您现在的位置: 今日要闻 时政

余爱水:纪念抗战胜利是为了永远胜利

发布时间:2015-05-13 16:16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二、日本为什么失败

    在抗战中,日本之所以失败,根本在于:

    失道寡助。人类自古以来,特别是进入文明时代以来,从总体上讲,从来就是向往美好、向往正义与善良、向往光明的。趋向罪恶与野蛮,这是对人类的背叛,必将失去人心。失人心者必败。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无一例外。无非是有的失败来得快,有的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但最终都必然归于失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法西斯就是典型的对人类、人性的背叛,从而成为世界公敌。在经过若干年苦心经营打造的一支不可一世的军队,似乎可以把铁蹄伸向世界任何角落,目空一切,肆无忌惮地发动侵略战争,在受害国对其罪恶本质、邪恶追求和为此而所做的全部准备缺乏了解、认识的情况下,这里的人民面对群兽猛然扑来,一开始都会不知所措、无力应对,遭受巨大的摧残与灾难。因为,他们心里总是盛装着对美好善良的向往,而少有对野蛮、罪恶的认知、预防,从而落入所谓的“落后挨打”的陷阱。然而,当侵略者在这些善良的国度和地区兽性大发、恶行放纵之后,这里的人民就会觉醒起来,擦干身上的血迹和泪痕,去掉此前的单纯,由此迸发出空前的意志力、凝聚力和抗争力,形成海啸一般的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反击大潮。这就是人性、人心的奇妙力量。在这样的力量面前,再强大的侵略者,既使武装到牙齿,也都显得力不从心、十分渺小。日本及德、意法西斯就是在这种人类历史运动规律面前受到严惩的失败者。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世界人民超越国界、超越民族、超越宗教、超越意识形态,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形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使日本军国主义陷入重重包围之中,使日本岛成为一叶孤岛,使日军成为一支孤军,在这个地球上举目无伴、孤立无援,只能眼巴巴地望着正义之心的浪潮将他们淹没、埋葬。法西斯的失败告诉我们,人心不可辱、不可违。这个世界上不管谁的力量有多强,只要是违背正义、良知,与世界人民作对,逆历史潮流而动,结果只有一个,就是走向失败与灭亡。

    战略大错。战略是长远的、开阔的,战略也是高尚的。一切不开阔不高尚的、不能从长远上认识把握世界历史运动规律的,都不可能拥有战略。侵略者从来就没有与战略同在过。他们不懂得什么是战略,更无法运用战略。日本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就是彻头彻尾的战略无知、战略失败。如果说日本的明治维新走上改革之路、西望之路,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那么,日本正在崛起之中,在亚洲率先迈向现代社会之后,就开始追求称霸亚洲乃至称霸世界,把先前创造的雄厚物质基础用于对外侵略扩张,这种图谋,从理论指导、原始设计、道路选择上就与战略格格不入,必然引导整个国家和民族形成强行占有、相互杀戮、灭绝人性、无视公道等等诸如此类的种种罪恶文化、阴暗文化、怪异文化,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就是在这种文化中孕育的一种怪胎。由此,整个国家不断地沿着背离战略的轨道走向邪路和深渊。中日甲午战争表面上日本险胜,其实是日本走向更大罪恶、走向失败的起点。日本赢得这场战争,并不是日本在整体实力上真正能打败中国,而主要因为中国对日本的恶性和侵略预谋全然不知,总以君子之腹度小人之心,日本在这种情况下不宣而战,突然袭击,并不是双方都准备好的博弈之下的胜负。就好比是一个力量小于受害者的歹徒,突然从背后用斧子将其砍成重伤,然后再进行所谓的决斗取得胜利一样,仅仅是乘其不备而一时得逞。假如中国早知道日本当时的罪恶文化,特别是掌握日本将要发动对中国的一场战争,中国政府组织全面认真的准备,甲午战争日本将必败无疑。反观太平洋战争日本偷袭珍珠港取得暂时成功,而中途岛战役却遭受惨败,就是最好的例证。从这个角度看,甲午战争日本的胜利是虚胜利,是带泡沫的胜利。当时,日本全国上下都被这种胜利蒙住了眼睛、蒙住了灵魂,从此更加狂妄、更加恶劣,几乎把所有的注意力、生产力都集中到为下一场战争,为更大的侵略、扩张、掠夺做准备,将日本打造成战争机器、侵略魔王,也就是后来的法西斯军国主义。这些看似早有预谋、早有准备的法西斯积累,是与战略不搭界的、相违背的,其中没有任何长远、开阔、高尚可言,有的只是狭隘、短视、罪恶。日本发动对华、对亚洲地区的侵略,就是其没有战略所致。而在整个二战中,日本四面出击,多处远征,前后开弓,就直接证明日本完全没有战略指导,在中国战场上深陷持久战的泥淖,难以脱身,又发动了太平洋战争,整个战争运作完全是一种盲动、无序而为。从日本当时的实力来看,就是打一场战争都很难取胜,却硬要同时打几场战争,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是最为典型的战略无知、战略失败。在这样的状态下,日本不败谁败?侵略者往往不能节制,能节制的就不会成为侵略者。没有节制加上没有战略,就会遭受彻底的失败、巨大的牺牲。

    残忍至极。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残暴是人类历史上极其罕见的,甚至是绝无仅有的,用禽兽不如等各种词汇都无法形容他们那种实际的邪恶程度。日军所到之处,就是烧杀抢掠,实行“三光政策”,最后疯狂到了杀人比赛、杀人取乐的地步,日军攻入南京后,当时下关火车站和中山码头聚集着10余万准备逃难的难民,日军用机枪扫射,投手榴弹,成千上万的人当场身亡。1937年12月27日的《东京日日新闻》如此报道:最先攻入南京的谷寿夫指挥下的日军第六师团,有两个准尉,一个叫富冈,一个叫野田,两人约定作砍杀100人的比赛。从南京下关一直杀到夫子庙,一个杀了105个,一个杀了106个,这106就是冠军了,赌一瓶白兰地酒。两人同作狂笑。因为确定不了谁先到达100之数,两人决定这次不分胜负,重新打赌,看谁先杀满150名中国人,于是杀人竞赛又重新开始。南京大屠杀之中,日寇觉得单是砍头和枪毙还太平凡,又想出种种惨无人道的屠杀新花样来。其中最毒辣的一种是狗吃刑,将市民的下半身埋在地下,而令狼犬扑食上身。还有的把人吊起来,用铁钩钩着舌头,名曰:“钓鲤鱼”。或用铁床架在一堆柴火上,将人捆放在铁床上,名曰:“烤全猪”。但日本法西斯却不懂得,越是暴行就越容易激起受害者的反抗,除先进的觉悟的人们之外,就普通民众而言,他们面对危险的时候,有一个思想心理的快速变化过程,一开始是茫然,接下来是恐惧,再下来是逃避,当他们无法逃脱时,当他们明白无论怎样都会受到残害、都会处于死地时,他们的思想、心理将由恐惧、怯懦转向坚强、反抗,瞬间暴发出巨大的对冲力,其实这也是另一种求生的反应,而由怯懦、逃避变为勇敢、反击时,其力量也是一种极至的,也就会不顾一切地、不怕牺牲地向危害其生命的敌人反扑过去。在共同的敌人、灾难面前,这些普通人、弱势者,又会不约而同地结合在一起,抱团取暖,汇聚成强大的反抗力。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原为一盘散沙的中华民族能够在一夜之间团结在抗战的旗帜下,为救亡图存进行浴血奋战的道理所在。日本侵略者做梦也想不到,他们的残暴不但没有将中国人民吓倒,反而激起了全民族的勇敢精神、反抗精神,一种完全压倒其武士道精神的伟大民族精神。他们更不可能想到,在这个曾经被他们征服过的土地上,神奇般地生长出一种人类前所未有的人民战争,最后日本法西斯就是葬身于这种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侵略催生反抗,残暴催生勇敢。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反抗,哪里有残暴哪里就有愤怒,谁留下血债谁就要用血债来偿还。野蛮是另一种怯懦,残暴是另一种无能。野蛮与残暴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征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相反,所有的野蛮、残暴都必将归于失败,都必将被征服。

    远征无依。日军远离本土、家乡和亲人,物质保障跟不上,思想上、心理上引发一系列问题,特别是速战速决的打算遭遇失败,他们缺乏打持久作战的思想准备,随之出现了人格分裂、精神迷茫、道德沦丧、情绪偏激等一系列严重的思想、心理、行为问题,制造了一系列极其残暴的事件。这既是他们军国主义罪恶本性所致,也是其严重精神心理问题的表现;既对我军民造成了极其残忍的伤害,也大大削弱了日军的作战能力,造成日军作战中的诸多组织指挥上的失误和严重非理性军事行动,用施放疯狂的兽性替代了战略战术,没有智慧,没有定力,这也是所有侵略者的共同弱点。尽管日军有武士道精神,但武士道精神本身就是违背人性、天性和科学精神的,这样的军队是不能打持久战的。战争越持久,意志越脆弱,保障越跟不上,凝聚力、战斗力就会不断下滑,反过来又影响精神、心理,形成恶性循环。在持久战面前,日军不仅是被打败的,也是被拖垮的。美日两军在太平洋上的瓜达尔卡纳尔岛之战期间,由于美军的封锁,岛上日军的处境艰难,补给被切断,大都靠吃草根、苔藓、树上的嫩芽和喝海水生存。“血染高地”一战中的余生者,个个骨瘦如柴,头发变得蜡黄,一抓就脱落一绺,眉毛、睫毛都在脱落,牙齿也松动了。3个星期谁也没有大便过,身体严重缺盐,以至于连海水都觉得是甜的。一喝水就想大便,但因身体太虚弱而排不出来。瓜岛被日军称为“死亡之岛”。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作者:  责任编辑:唐娇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