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   镇江新闻 - 民生

三大文化,成就“美丽和平”内在美
市民农民渔民各有所长

发布时间:2015-05-10 01:42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金山网讯 沿着金山路,往桃园方向走,小巷走不远,就能听到悠扬的丝竹之声。

丝竹声是从和平路街道文体中心传出来的。这个3000平方米的“文化综合体”处在闹市之中,街边商贩、附近居民对它充满喜爱。

文体中心是三层建筑,踏进门,迎面而来的是渔文化馆,里面有扬子鳄标本、小舢板、拖网等。尽管镇江是名符其实的江城,但这却是市区唯一一个反映渔民文化的主题展馆,每周都有外地游客和本地中小学生来此参观。旁边是一个能够容纳近百人的多功能室。记者走进时,恰好是下午,里面聚集着二十几个扬剧爱好者排练新剧。而早上,刚有一批拉丁舞爱好者在此排练舞蹈。

“这个文体中心,就是三民文化融合的最好例证。”和平路街道党工委书记王重阳说,渔民、农民、市民“三民俱全”,这是和平路街道独一无二的特色。金山村、一泉村等是农民集聚区,桃园、牌湾和三茅宫片区则是典型的老城区,而新金江联合社区则是老镇江口中的“渔乡”。三个群体都有各自独特文化。“我们要做的,就是将三种文化传承好、融合好。”

农民与市民的文化差异,从双方的文艺爱好上就能一眼看出。腰鼓、舞狮、空竹等是农民的最爱。尽管很多农民已经失地进城,文艺爱好则保持不变。在金泉花园等安置小区,每逢双休日,仍是锣鼓齐鸣、腰鼓声声,其乐融融。而老城居民则偏爱舞蹈与歌曲,桃园片区的老年舞蹈队、三茅宫片区的合唱团,规模已扩至近百人。

无论是农民、渔民的爱好,还是市民的特长,街道都一视同仁。“平台配套+领军人物培养”,是和平传承与融合“三大文化”的通用做法。在平台建设方面,除文体活动中心外,同步建设了8个文化广场,正在建设3000平方米的金西社区服务中心和新金江社区服务中心,确保各片区都有文体中心覆盖。在领军人物培养方面,街道近年来通过聘请专职老师、给予资金扶持等办法,培养50多名文艺骨干,带动了26个文体团队、发展了1000多名文艺爱好者队伍。

在街道看来,尽管农民与渔民多已洗脚进城,正大踏步融入城市,但并不意味着要把他们的传统文化一并抛弃。一些优秀的文化形式应该大力传承,优秀的文化团队必须倾力扶持。比如在渔民文化传承方面,街道不仅建设了文化馆,还培养出渔民文化传承人——渔民后代、老教师戚荣才。他根据老渔民的记忆,创作了《渔歌》。由于节目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深受市、区两级文化部门认可,经常参加市里大型演出并获奖无数。

在街道一视同仁的支持与传承下,文化的融合已经悄然开始。失地农民爱上了广场舞,从老城区拆迁安置到金泉花园的老市民,也跟着当地的失地农民打起了腰鼓。

文化的融合是“融城”的最高层次。王重阳说,如果说秀丽的金山和金山湖,是“美丽和平”的外在美;农民市民渔民“三大文化”各得其彰,则是“美丽和平”的内在美。(沙开红 高静 石玉成 王鹏程)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耿业宏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