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 昨天,一场关于海绵城市工程实践的中美交流会在镇江举行。这是一次与“年轻”“新技术”对话的盛会,因为包括镇江在内的全国16个海绵城市今年起试点,其运用的低影响开发(LID)技术面世还不到20年。怎样不让雨水“付之东流”从而污染城市河道,如何减轻市政雨水管网压力减少雨涝灾害,中美年轻专家们用各自城市的成功实践进行了思想碰撞。
大会开幕后的主旨报告《镇江市海绵城市(LID)建设探索与实践》,由我市给排水、规划两位专家接力演讲。据介绍,每年5-10月,我市都要面临汛期的考验。根据气候资料统计,镇江年平均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我市于2年前进行了海绵城市实践,如金山湖路不采用传统纵向雨水管道及雨水口进行雨水收集,而是利用下渗式植草沟和雨水花园,通过收集、入渗、过滤、调蓄、排放的综合手段管理降雨径流。位于官塘新城的周湾路采用生态化滤污池代替传统的雨水口,道路雨水必须经过生物截污或生态化处理后方可排入市政雨水管,或排入道路西侧水体。
我市老城区改造也引入了低影响开发理念。江二社区102-111栋居民楼,总用地面积约1.9公顷,试点目标不仅提高排水防涝标准、削减面源污染,还能通过景观改造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将运用“渗、滞、蓄、净、用、排”设施及其组合系统,集成透水路面、生态滞留设施、雨水罐和雨水回用池等多种技术,能有效应对不低于30年一遇的暴雨。
此外,美国环境工程师协会LID模型技术委员会主席佘年作了《美国西雅图High Point 一个绿色雨水设施实施成功的故事》演讲。佘年对我市海绵城市建设亦有贡献,他是金山湖低影响开发工程示范区(实施面积3.8平方公里)的课题负责人。
副市长雷志强参加会议并致辞。他介绍,我市将抓住海绵城市试点的契机,到2017年底,22平方公里试点区全面完成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75%以上,排水防涝标准达到有效应对30年一遇降雨,面源污染削减率达到60%。(记者 翟进)
(相关链接)
为什么要召开这次中美交流会?
自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大力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理念以来,国家正在大力推进这项解决城市内涝和面源污染的城市生态排水技术,住建部于2014年10月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技术文件,中央财政也将给先期试点的城市予以财政上的支持。 低影响开发技术(LID)是上世纪90年代起源于美国的一项绿色雨水技术,通过近20年的工程实践,美国在LID工程规划、建设、工程、评估方面均积累了大量的工程实践经验。由于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刚刚起步,为借鉴美国在LID领域的经验,更好地为中国各地正在筹建中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技术信息,中国水工业互联网站联合有关机构在江苏镇江举办“2015首届中美海绵城市(LID)工程实践技术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