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 作为丹阳市春季农业生产现场会观摩的三块小麦田,种植的品种几乎相同,但因播种时间不同,从现场感受到的增产势头来看,却形成了鲜明反差:错过季节晚播的小麦与最佳播期内生长的小麦相比,亩产量估计减产250公斤左右,而其中有些田块由于管理不到位,提前感染的赤霉病竟呈重发趋势。
日前,丹阳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春季农业生产现场会,以这种形式就做好当前春耕备耕及小麦赤霉病防治等工作进行了部署,与会人员上了生动的一课,从中深刻认识到解决“稻麦双晚”问题的重要性。
现场会先期观摩的两个点设在丹阳市云阳街道:一个是冷正兴创办的兴雁家庭农场的小麦田块,另一个是万顷良田项目区内种植大户的一方小麦。前者种植的小麦穗形大,长势尤为喜人;后者却生长不旺,田间长势明显差了“一大截”。
“冷正兴于去年11月6日播种,小麦长势好,抽穗早,今年4月17-18日就进行了第一次赤霉病防治,即将用第二次药;万顷良田项目区这方小麦则在去年11月底至12月25日播种,因错过了小麦最佳播期,亩产顶多只有250公斤,有的甚至产量会更低。”丹阳市农委植保站人员介绍。
最后一个观摩点是丹阳市珥陵镇中仙村朱甲组的一方小麦,一台高效植保机正在喷施农药。由于采用稻套麦适期播种,这里的小麦长势良好,亩产预测在350-400公斤左右。稻套麦技术的推广,已成为解决稻麦双晚问题的一项实用技术,深得农户欢迎。
现场会上,丹阳市农委专家介绍,当前,丹阳市小麦正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今年3月份以来,高温高湿的天气条件极有利于赤霉病子囊孢子萌发。当前,小麦赤霉病菌源充足,带菌率是去年同期的3倍。预计今年小麦赤霉病将发生偏重大流行趋势,将严重威胁夏粮生产。
现场会后,三位乡镇干部深有感触:“新常态下保障粮食持续增产增收,责任重大。化解稻麦双晚、打好赤霉病防治战役须从早从紧抓起。”(佘记其 蒋须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