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大军——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全国劳模表彰大会重要讲话精神
经济社会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在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越来越需要不断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强调“始终高度重视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宏大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着眼的是推进伟大事业的战略全局。
木有所养,栋梁之材成;水有所养,灌溉之利溥。知识越丰富、技能越娴熟,劳动者的创造能力就越强,我们参与全球竞争就越有力。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高素质劳动者规模不断扩大,结构逐步优化。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技能劳动者达1.5亿,高技能人才3762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25.2%。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进程中,高素质劳动者大军是最重要的优势,是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决定性因素。
放眼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世界各国加快争夺未来制高点、争创产业新优势的步伐,谁拥有人才上的优势,就会拥有实力上的优势。审视国内,中国经济动力转向创新驱动,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纷纷涌现,对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人才需求迫切。这一切都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在昭示我们,要以人才“第一资源”的优化提升,进一步解放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高质量、高效率地推动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提高包括广大劳动者在内的全民族文明素质,是民族发展的长远大计,也是紧迫的现实课题。为此,我们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必须努力挖掘劳动力资源新优势,通过提升劳动技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人口红利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实现这样的目标任务,离不开新知识的学习、新技能的掌握、新本领的增长,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加强。
“一勤天下无难事”,劳动者素质的提升,归根结底要靠自身努力。竞争中的各种难题,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就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勤勉奋发多干事才能铸就。能让卫星上天的是人才,能让马桶不漏水的也是人才。形成“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制度机制,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让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的劳动者都能立足岗位成长成才,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必会汇成江海。
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培养造就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我们就一定能让当代中国创造更大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