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 作为润州区最年轻的劳模,刘春岐和他所在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近日以一项科技创新项目捧回了第六届江苏省职工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奖。而他本人也以成果第一完成人的身份,被授予省“五一”劳动奖章。
劳模大多是生产一线的技术能手,近年来,润州区通过创立劳模创新工作室,把个体的优势发展为群体优势,尤其是在新常态下,科技创新人才的示范效应,已由亮点形成亮片,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刘春岐所在的铁科橡塑制品有限公司,正是在这种智慧抱团激发的创新驱动下,在风电、轨道交通等领域不断突破,“我们已经实现了1.5MW、2.0MW、3.0MW等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的系列弹性支撑元件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并且与北车风电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申报行业标准,打破了国外风电减振技术和产品的垄断。”刘春岐自信满满,报出几个硬指标。据统计,目前该企业仅风电和轨道交通产业产品,累计年销售过亿元、利税上千万元。
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系列高端弹性支撑系统,是保障风电机组长时间稳定可靠运行的关键部件之一。由于我国风电产业起步晚,基础薄弱,且国外核心技术封锁,国内市场上的该系列产品多以仿制为主,并且高端系列依赖进口。“有自主知识产权、高端系列,这样的活我们敢接!”刘春岐的底气源自整个团队的不断“攀高”。
2011年以来,刘春岐所在劳模创新团队,重点围绕铁路系统和风电行业发展,不断升级换代。团队内部多次开展研讨会,制定产品研发、生产计划和试验大纲,对产品设计、检测、验证等每个环节精益求精,研发了重载提速货车用高分子复合材料斜楔主摩擦板、交叉支撑弹性装置聚酯弹性垫等一批新产品,获得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20多项,各类产业化产品达30多项。
目前该团队的示范效应,不仅激发了企业科技创新的活力,还引发了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据了解,该企业将全体研发人员划分为3个小组,将研发任务逐级分解到各组,再由各组主管分配到个人,改变了原来部门对个人监督考核的模式,实现逐级集体考核,突出对团队合作协调和效率的考量。
“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成立,已经使个人的优势发展成一个团队,达到了助推企业发展的效果。”润州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该企业的风电、轨道交通系列产品,已获得了20%以上的国内市场份额。近期,刘春岐和他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又在摩拳擦掌,将工程塑料、高分子材料和橡胶开发应用于船舶、军品等领域,尝试磨耗减振技术的创新。(陆彦杰 张廷荣 朱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