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的一次大幅降准像是稳增长的冲锋号。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4月20日起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并有针对性地实施定向降准。这是时隔六年多来央行头一回单次下调1个百分点的存准率。
但这并不能够说明中国货币政策大转向,更难与大规模全面刺激划等号。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第31届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系列会议上已经指出:“中国将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根据经济和通货膨胀走势进行适应性调整”。
降准与强刺激难划等号
存准率1个百分点的下调幅度明显超出市场预期。此举会向市场注入多少流动性?
根据摩根大通估算,此次降准可能向系统注入1.384万亿元流动性,其中1.249万亿元源自1个百分点的普遍降准,约450亿元源自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额外降准,约900亿元来自农村合作银行、农信社和村镇银行的额外降准。
此次降准幅度为2008年以来最大。上次普遍降准幅度超过0.5个百分点是在2008年11月,当时大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5个百分点,中小型银行下调2.5个百分点。
尽管此次降准幅度超出预期,但央行动用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宏观调控却丝毫不让人意外。
在4月中旬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明确表示,要充分认识我国发展仍具有巨大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保持定力,灵活施策,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针对新情况新问题,用好多种政策工具,守住稳增长保就业增效益的基本盘。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政策方面的担忧是目前的货币和信贷政策立场可能没有为经济活动提供充分的支持。3月份M2货币供应增长率放缓至同比增长11.6%,而社会融资总量增长率降至同比增长12.8%,这是自2002年该数据开始发布以来的最低水平。
他说,事实上,我们对中国货币状况的估算表明,近几个月货币政策较紧,主要由于以实际有效汇率计算的人民币升值以及信贷增长放缓。
在此角度来看,此次大幅降准的初衷与2008年那次相比存在根本区别。
“今年2月、3月份外汇占款连续两个月负增长,特别是3月份同比少增2307亿元,基础货币出现较大缺口。降低准备金率1个点,由央行释放解锁的基础货币,基本能完成对冲。”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陆磊表示,为稳定基础货币投放,保持M2平稳适度增长,在4月份降准是合适的。
定向调控风向标未变
此次降准延续了上次总量加定向的模式,结构上看,定向调控再度发力,“三农”和小微企业将精准受益。
这次央行对农信社、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额外降准1个百分点,对农业发展银行额外降准2个百分点,对“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国有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可执行低0.5个百分点的准备金率,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导向鲜明。
“此次降准不代表货币政策转向,也不是强刺激,因为没有额外增加流动性,只是弥补货币缺口,还是沿着稳健的货币政策、松紧适度的方向。”陆磊表示,未来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更加注重预调微调。通过综合运用货币信贷政策,推动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
参加总理经济形势座谈会的瑞银首席经济学家汪涛也持同样的观点,她表示,降准的首要目标是对冲外汇占款收缩、保证基础货币适度增长。换言之,降准的确是宽松措施,但并非刺激政策。
摩根士丹利预计,随着未来货币政策进一步调整,不仅能更好地降低融资成本,为中国经济送上及时雨,还将为即将展开的地方债置换提供支撑。
根据朱海斌的估算,降准举措能为银行提供一定流动性以购入地方政府债券,包括财政预算中公布的新发行的6000亿元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以及1万亿元现有地方政府债券的置换计划。这将进一步放宽近期的财政限制,支持促增长措施,特别是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
在此角度来看,降准的最终效应也将传导至定向调控的重点领域。
我国通常会通过推进基建及政府相关投资来支持经济增长,但不同于以往,当前企业部门投资意愿疲弱。在平台融资受限、地方政府融资难度加大,决策层希望避免信贷全面扩张和杠杆率进一步攀升。
在此背景下,汪涛称,决策层可以增加对政策性银行的流动性支持、甚至直接注资,进而鼓励其对棚改、水利、铁路及其他基建领域提供信贷支持。(记者 胡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