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今日要闻 时政

行进西藏·精彩故事:虽在异乡不为异客

发布时间:2015-04-16 21:15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虽在异乡不为异客——张涛与妻子拉姆和通古书店的故事

常常漂泊的人,不见得就有一颗爱漂泊的心……

今年36岁的山东汉子张涛,就是如此。因为父亲是修建铁路的一名工人,张涛一家人常常是居无定所,漂泊在外。父亲的工地在哪里,张涛的家就在哪里,张涛已经记不清在多少个地方漂泊过了。

2003年,张涛辞去在黑河市的工作,想去父亲工作过的地方看一看,于是他到了格尔木;格尔木离拉萨不远了,于是他又来到向往已久的城市——拉萨。

在拉萨驻足

从祖国的最北端到西南边陲,路途是那么遥远,但是对于张涛来说好像就是冥冥中的安排一样。

到了拉萨,张涛在一家火锅店找到了一份服务员的工作,很快就融入了这座城市,并深深地喜欢上了这座城市。

以前在外乡漂泊的时候,因为山东口音很浓,周围的人都叫他“山东棒子”,这让张涛感觉有点不舒服,总是有种外乡人的感觉。

拉萨是一座包容性很强的城市,人们总是那么热情好客。张涛说,自己在拉萨没有一点外乡人的感觉,即使是在最初无亲无故的日子里,他和认识的汉族、藏族还有其他少数民族的朋友都像兄弟姐妹一样和睦相处。

那时候,张涛决定不再漂泊了,这里就是最好的归宿。“从2003年来到拉萨,在这个城市生活了12年,这是我停留时间最长的一个城市,中途也很少去过内地。所以,现在我就对别人说,我就是拉萨人。”张涛笑着说。

在拉萨安家

在最初打工的日子,张涛换了好几份工作。有一段时间,他在一家洗浴中心做服务员。期间,他幸运地认识了现在的妻子拉姆。拉姆来自拉萨市达孜县章多乡,个子 中等,特别爱笑,大眼睛扑闪扑闪的,特别灵动有神。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拉姆身上勤劳吃苦的劲头让张涛特别佩服和喜欢。

相识、相爱,两人如愿地走在了一起。因为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两人决定趁年轻好好打拼一下。凭着以前的工作经验,他们租了一个小门面开起了水洗房。

婚后,儿子洛桑热旦和女儿普布德吉的出生,更是为这个“团结族”家庭增添了许多的快乐。后来,张涛又把自己的户口随妻子落到了章多乡。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受益于安居工程,他们修建了一栋90多平方米的新房,花了几万元进行装修后,两人有了一个新家,心里更踏实了。

在拉萨逐渐站稳脚跟后,张涛把父母和弟弟也接到了拉萨生活,并把水洗房的生意都交给了母亲管理,自己又开始谋划别的生意。

在拉萨立业

张涛喜欢读书,走到哪里,都必须有书为伴。从格尔木到拉萨的途中,张涛的背包里只有几件春装和十几本重重的书。

2006年,张涛在西藏藏医学院对面的团结新村开了一家书店——“通古书店”。

张涛常常骑着踏板车走街串巷收购旧书,在小区里混了个脸熟,大家都叫他“二手哥”。妻子拉姆则一边照顾孩子,一边照顾书店的生意。

在张涛的顾客中,有些来自西藏大学和藏医学院的学生,他们热爱读书但经济拮据,面对许多好书,却因为价格高而“望而却步”。“只要是贫困学生,我经常以最低的价格卖给他们,尽量帮助和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张涛说。

现在,张涛的书店生意逐渐走上了正轨。“前几天我又实现了一个很久以来的梦想,就是把自己的兴趣和事业结合在一起,开了一个书吧,里面摆放的都是我近年来的藏书,想必会得到读者的喜欢。”张涛开心地说。

俗话说,饮水思源,吃水不忘挖井人。张涛觉得,自己在拉萨生活、创业,得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也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回报社会。近几年时间里,张涛先后加入了向阳花爱心团队和罗布爱心团队,开心地做着公益事业。

接受采访的前一天晚上,张涛才风尘仆仆地从琼结县的一个偏远村子赶回来。“这次我主要负责开卡车,和团队的伙伴们来回跑了400多公里,为那里的村民送去 了衣服和鞋子。”张涛说,“每做一次公益活动,我都会收获快乐和感动。当我看到小孩子穿上干净的新衣服,把他们的小脸蛋洗得干干净净,孩子们的眼里噙住了 泪水时,不知不觉我们的眼里也泛出了泪花。”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邓宇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