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 近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推出“重读抗战家书”系列报道,开篇播报了戴安澜将军率远征军200师进入缅甸作战,重创日军,后受伤殉国的赤子情怀。丹徒一位九旬老人看着熟悉的部队番号、浴血冲杀的场景,禁不住老泪纵横。他就是时任200师599团重机枪排排长、参加滇西大反攻身受重伤的抗战老兵刘俊杰。
日前,记者来到丹徒区宝堰镇丁角村,见到了这位94岁的老人。由于去年生了一场重病,老人头脑已不太清醒,加之听力下降,记者和老人交谈颇为困难,需借助老人的养子刘志明的“翻译”。“虽然现在有些反应迟钝,但在电视中看到远征军200师抗战的镜头,老人的反应很强烈。”刘志明告诉记者。随后,刘志明褪下养父的右腿裤管,可见老人的大腿处有一个较大的凹陷疤痕,用针线缝合的痕迹明显,而右小腿明显偏细,“这条腿被打残废了,平时只能拖行。”刘志明说。
老人面前的桌上,摆放着黄埔军校第18期学生第三总队通讯录、老人与校友的往来信件、黄埔军校校庆合影照片、一枚抗战胜利65周年纪念章以及老人写的《抗战回忆录》等物,见证着这位老兵当年为国家为民族浴血奋战的历史。记者在暗红色封面的复制抽印本通讯录中找到了“刘俊杰”,其上显示年龄、籍贯以及详细住址等信息。《抗战回忆录》详细记述了老人的抗战经历,并收集了黄埔军校同学会补发的证书、刘俊杰与战友后代交往合影等照片。
刘俊杰出生于1921年,镇江于1937年12月沦陷后,他亲眼目睹日军在句容县白兔镇用刺刀捅死两位好人、轮番凌辱并杀害一名少女。1938年10月,怀着对日本鬼子的仇恨,经叔叔介绍,17岁的刘俊杰加入句容县县长张振翼领导的县政府警卫队,在镇江县、句容县境内进行游击战,其间与新四军和共产党游击队多次协同作战。1940年秋,黄埔军校到沦陷区招生,刘俊杰和笪振东、陈垫斌、任锡庆4人考入黄埔军校第六分校(桂林)第18期。经过两年紧张的学习和演练,1942年刘俊杰毕业后任第五军200师599团第一营少尉重机枪排排长。
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强渡怒江,开始了滇西大反攻,刘俊杰参加了贡撒之战等战斗。“我们在军中常常歌唱唐朝诗人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就是当时我们中国远征军军人视死如归的真实心态写照。”刘俊杰在回忆中写道。
抗战胜利后,刘俊杰不愿意参加内战,后到国民党杭州萧山疗养院疗养。1949年,疗养院动员他去台湾,刘俊杰以“大陆是自己的故土,老母健在”为由拒绝,毅然回到了家乡宝堰务农,后任教于丹阳县行宫中学。近年来,老人热心参加黄埔同学会的活动,并被当地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
刘志明告诉记者,父亲一直记着黄埔军校第一任会长徐向前元帅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祖国尚未统一,同学仍需努力”。从1984年开始,他的卧室门上年年都贴着这副春联,期盼祖国早日统一。(李国平 方良龙)摄影 方良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