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骏作(新华社发)
关注统计数据的人,都明白“数字会说话”这个道理。如果对新常态的印象仅仅停留在“速度降低”,那么无疑是在用旧思维看新常态,却忽略了数据中所隐藏的重要信号。专家指出,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核心特征是增长质量更高且后劲更足,但这些亮点却并不像GDP增长率数字那样容易发现,因而需要更为深入地比较和挖掘。
亮点一:经济结构不断升级
国家统计局不久前发布的2015年1-2月份工业企业利润数据尽管总额同比略有下降,但仍难掩经济结构上的积极变化。数据显示,油气开采业、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合计减少利润738.8亿元,为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减少额的2.2倍。
与此反差鲜明的是,同一时期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为代表的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增长24.7%,这一增速比去年全年的利润增速还要高9.2个百分点。
如果说上述变化是第二产业内部的结构调整,那么服务业的高歌猛进则暗示着新常态的经济结构更加均衡。据《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1%,明显快于第二产业的7.3%和第一产业的4.1%,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高达48.2%。
“随着技术的变革与需求的升级,我们的生产及流通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在互联网的助推下,大众需求与企业生产的互动也日益紧密,构筑了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一大亮点。”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何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亮点二:民生得到持续改善
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业方面,去年我国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逆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同比多增12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有了工作,收入又如何呢?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167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2%。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郑新立看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超过GDP增速0.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继续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分配上的这两个“超过”带来了居民消费率的提高,这也是结构调整的重大成果。
亮点三:创新驱动日益强劲
民生的改善需要经济发展作支撑,而高质量增长离不开创新。新常态下的经济数据透露了我国创新领域的哪些重要趋势呢?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即R&D)经费支出比上年增长12.4%,相当于GDP的2.09%,而技术合同成交金额高达8577亿元,同比增长14.8%。同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数据亦表明,2014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为92.8万件,已经连续4年位居世界第一。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认为,新常态下的企业已经意识到,靠廉价劳动力和外延式扩张不仅不可能再获得丰厚的报酬,反而可能导致企业被淘汰。与此同时,快速工业化积累的大量资金,也为企业加强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专家表示,相关数据的背后,是中国社会日益将创新视为核心竞争力。而新常态下的中国,创新环境正在持续优化,创新投入正在不断加大,创新成果的流动和转化正在为经济提供更强劲的增长动力。
亮点四:外贸发展更加健康
更优的产业结构带来更优质的产品,民生持续改善伴随着旺盛的内需,而创新水平的增强则让中国企业拥有足够的竞争力。这些亮点反映到对外经济中,就是外贸变得更加均衡和健康。
分析人士指出,在海关总署近期公布的一系列进出口统计数据中,有三组数据尤其值得关注:
一是2014年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值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为34.5%,提升了1.2个百分点,这显示出新常态下我国外贸的内生动力正在进一步加强;
二是去年铁路机车、通信设备出口增速均超过10%,生物技术、航空航天、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增速均在15%以上,即新常态下中国正在向世界分工的产业链高端进军;
三是去年中国消费品进口9362.7亿元,同比增长14.9%,明显快于0.4%的进口总体增速,可以说新常态下中国市场强大的消费能力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记者 王俊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