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   镇江新闻 - 民生

镇江经营性墓地“生态葬”比例近20%

发布时间:2015-04-01 00:45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讯 清明即将到来,日前民政部门发布的“殡葬绿皮书”指出,全国大部分省市的墓穴将在10年内用完。而我省也出台殡葬改革目标,到2020年,全省新建经营性公墓生态葬比例不少于35%,这意味着今后节地、环保的安葬模式将更多地被倡导。记者从我市民政部门获悉,目前市区现有经营性墓地4万余穴,其中“生态葬”的比例近20%,生态安葬的理念正被越来越多的镇江人所接受。

“入土为安”是中国人传统的丧葬观念,然而土地资源有限,仅靠销售传统墓地,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在镇江,市区现有栗子山公墓和长龙山公墓2个经营性墓地,都是90年代时修建的,目前已存放穴位四万余个,但这一数字和实际死亡人口数量并不相符。“以去年为例,市区殡仪馆火化的遗体数量在7000具左右,但实际销售的经营性墓地数量不到1000穴。”市民政局福事处处长徐凯表示,公墓只是骨灰安放的一种过渡方式,在我市骨灰可以寄存在骨灰堂,或选择公益性墓地,以及更为生态的方式安置,还有一部分骨灰也流向逝者家乡。

化解“墓地危机”,节地、环保的“生态葬”是必然的出路。“镇江很早就开始倡导生态的安葬形式,除了骨灰堂、塔陵等占地较少的室内存放,如今树葬、草坪葬等形式也逐渐在被人们接受。”徐凯介绍说,从90年代起,我市就不再规划、新建经营性墓地,去年新修的区级公益性公墓也完全按照35%的“生态葬”指标建设,要求墓碑小型化、少占地。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区的两个经营性墓地,节地、环保的安葬形式占到销售总量的20%,其中立体存放骨灰的安葬形式最为常见。此外,相比较传统墓地,目前全市已有近300个骨灰安息堂,以及1个4万余格的经营性塔陵,大大减少土地使用。

在镇江,由土葬向火葬转变的殡葬改革第一步已经完成,如今正在进入改革的第二阶段——安葬方式的转变。记者从民政部门了解到,为了倡导不占地或少占地的骨灰处理方式,引导骨灰安置方式从地下往地上转移、室外向室内转移,2013年市区建成了栗子山公益性免费骨灰安息堂,面向困难群体提供免费的骨灰安放服务;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丧葬服务的免费政策,对自愿选择树葬、江海葬、草坪葬或不保留骨灰等生态葬法及捐献遗体的,在现有奖励政策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奖励标准;此外在去年印发的殡葬发展实施意见中,也提出到2020年,对存放在立体骨灰寄存设施内的困难对象一律免费,其他群众可以给予一定的费用减免。(李溟 蔡萍)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邓宇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