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今日要闻 时政

人大经济学院院长张宇:中国经济应进一步树立理论自信

发布时间:2015-03-27 21:43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经济显示的蓬勃生机和活力为全世界所瞩目,特别是高速发展中呈现出自身鲜明特色的经济制度和发展道路,无法用现有的西方经济学理论进行解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宇在接受《经济日报》专访时认为,如何正确总结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增强中国经济学的自觉自信,是当前中国经济学界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中国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也为中国经济学理论研究创造了难得的历史契机。

  记者:你近期提出,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近年来之所以屡屡提出“中国经济崩溃论”却频遭失败,是因为西方经济学理论存在着严重缺陷,不能简单套用于中国现实。为什么这样说呢?

  张宇:这是因为西方经济学历来具有二重性,既有合理有用的一面,也有不可否认的意识形态因素。比如,崇尚私有制而反对公有制,崇尚个人自由而反对集体利益,崇尚资本主权而反对劳动主权。同时,在理论上还存在一些严重弊病。比如,重逻辑轻历史、重形式轻内容,否认不同社会制度和历史条件下人们的行为差异,排除技术、制度、政治、文化等因素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当做人类永恒不变的经济形式。其中一些即使是在一定时期属于比较科学的理论,也是以一定的假设条件、历史经验、价值取向、文化背景和逻辑结构为前提的,不能照搬照抄,而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

  特别是西方主流经济学崇尚普遍性一般性,排斥特殊性个别性,试图用一种统一模式强加给多样化的无比复杂的现实,以这样的思维逻辑看待中国改革开放的现实,必然结果就是:把中国改革开放在实践中摸索出的成功经验,曲解为“市场扭曲”;中国经验至多是“转型经济学”,即向资本主义完美市场的过渡阶段,没有经济学的普遍意义。总之,一切不符合主流经济学标准模型的做法,都被看作是对一般规则的偏离和扭曲。很明显,这种思维逻辑是完全错误和极其有害的。

  记者:你提出,当前中国经济的理论发展正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如何理解这一机遇呢?

  张宇:建国之初,针对当时经济建设照搬苏联模式的问题,毛泽东就提出“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和快速发展,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发展奇迹,为世界发展做出了的历史性贡献。中国是一个具有广袤的土地、众多的人口、悠久的传统并处于发展和转型中的社会主义大国,面临着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几重重大的历史变革在同一个时代的交织和叠加,使中国的实践为当代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无比丰富和鲜活的素材。

  早在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通过之后,邓小平评价这个决定“写出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初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30年过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伴随着实践的蓬勃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为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创造了坚实的基础。

  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着生机勃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丰富实践,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和学术话语体系的任务,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更加重要,这是在经济领域中树立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自觉认识和更好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不断提高推进改革开放、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能力和水平。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记者:中国的经济理论发展的方向是什么,应当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呢?

  张宇:中国经济理论和经济学发展方向概括起来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学习吸收国外优秀成果,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扎根历史、服务现实,开放融通、兼容并包,不断发展、完善和创新中国的经济学理论,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理论支持,为国家和人民的发展作出贡献。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的立场和价值观、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科学理论和分析经济现象的完整的理论范式,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就失去正确的方向。

  第二,正确借鉴西方经济学。对待西方经济学的正确的态度应当是:深入地加以研究,批判性地加以借鉴,有条件地加以运用,吸收其合理有用的成分,摒弃其错误的和意识形态的因素。以我为主,洋为中用,绝不能盲目崇拜,全盘照收。

  第三,紧密联系中国的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活的源泉,绝不能脱离实际,脱离时代,脱离国情,沉溺于追求所谓的“普适价值”和“普适理论”。要立足中国实践,面向中国问题,并从中总结经验、构建话语、提炼思想、创新理论。

  第四,扎根中国的历史。当代中国的经济学是从中国经济发展的悠久历史和丰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只有深深扎根中国历史,坚守优秀传统,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才能根深叶茂,生生不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脱离了中国的历史,脱离了中国的文化,脱离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脱离了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是难以正确认识中国的。(经济日报记者 张 伟 孙 璇)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张晨霞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