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   镇江新闻 - 要闻

传承“非遗”唱响燕子窝山歌

发布时间:2015-03-26 01:57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金山网讯 三面环山、秀林翠谷掩映下的韦岗街道韦岗村燕子窝组,从一处农家小院里传出嘹亮的山歌:“山歌好唱哎,口难开哎,呀儿呀儿哟,口难开哎;大米好吃哎,田难种哎,呀儿呀儿哟,田难种哎……”近日,79岁的非遗传承人郑有贵再次开嗓,教授6名来自韦岗小学的学生学唱燕子窝山歌。山歌传得老远,和着鸟鸣,让沐浴在春光里的村庄一下子充满了活力。

据该街道组织宣传统战委员耿长旭介绍,“燕子窝山歌”是山村的劳动歌曲,由清代河南省罗山县移民迁徙到镇江韦岗燕子窝后,将带来的山歌与这里的民俗风情、生活习惯相交融演变而来,至今有150多年历史。2010年,燕子窝山歌被评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在我们的山歌只有老一辈会唱,小一辈没一个会。”唱了几十年山歌的郑有贵对山歌的传承颇感担心。老人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随着时代变迁和劳动方式的转变,燕子窝山歌已经基本失去了传承的基础,而会唱的老人们也相继去世,全村仅有4位老人会唱,年龄平均在74岁以上,“年轻人追求时尚,不认同祖先的家乡艺术,觉得土气,不愿意学。”郑有贵的老伴易明凤告诉记者,只要闲着,她跟老伴也会哼上几曲,“这歌啊,要唱一整天也唱不完。”对着远处翠绿的青山、绿树,她亮开了嗓子,“上山青松喽山下花,花笑青松不如它,有那一日寒霜降,只看青松不见花……”

燕子窝山歌包括田歌、船歌、农事山歌、花名等近10类、200多首歌谣,并附带有自成特色的狮子舞,题材广泛、形式丰富、语言生动,又用方言传唱,极具特色。74岁的易明凤回忆起了当年边干活边唱山歌的情景,“一个人先唱,随后大家就跟着一起唱,连成一片,很有意思。”

如何让燕子窝山歌继续唱下去?郑有贵和老伴也在思考。而韦岗小学孩子们的到来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孩子们愿意学,我就愿意教他们唱。”郑有贵坦言,传唱燕子窝山歌与其说是一种历史回忆,不如说是一种责任,“我们只要唱得动,就一定会继续唱下去。”

事实上,2012年6月,润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已在韦岗小学落户。

韦岗小学就地取材,开发校本课程,让燕子窝山歌走进了课堂,进一步扩大山歌文化的影响。目前,学校音乐老师封德艳已学会大部分山歌,将其糅进音乐课程,并成立“山歌小传人社团”。

“山歌就像一种印记,透过它,可以看见这片土地上人们的古往今来。”耿长旭介绍,他们已邀请市艺术家协会对山歌和狮舞进行了重新编排,利用街道文化站等平台进行排练和表演,也调动了当地居民对非遗文化的关注。下一步,他们将考虑尝试把燕子窝山歌等非遗项目,与文化产业相结合,以文化激发凝聚力,更好地推动群众精神文明生活。(汤朝阳 徐晨晨 朱婕)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邓宇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