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这些蘑菇也不知道有没有毒,万一有人采了吃可不得了!”市民凌先生24日向本报反映,象山公园里有可疑蘑菇。当天,记者现场取样核实,证明可疑菌类为“墨汁鬼伞”,是一种常见野生菌。专家称,虽然该野生菌可食用,但如果短期内大量食用,或与酒共食,仍会引起中毒,因此市民切勿好奇采食。是毒菇?
“墨汁鬼伞”现身象山公园食用不当会中毒
24日下午,市民凌先生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偶然间的发现:“我前两天到焦山公园玩,回家时正好经过象山公园,就进去逛了一圈,没想到在公园广场上发现了这些蘑菇”。在凌先生出示的照片上,记者看到,鲜绿的草丛间,数十个浅咖啡色的菌菇紧紧相挨,看上去与平常见到的食用菇十分相似。“这些蘑菇就长在常有老人、孩子经过的石阶上,万一有毒,又被误食了,后果不堪设想”。
按照凌先生所述,记者来到象山公园,从公园广场东北面往广场中央走,有一条石阶小路,石阶两侧长满了浓密的绿草,拾级而上,在二三两级石阶之间,记者找到了凌先生口中的可疑菌类——经过日晒,这一簇菌类中,大部分已经干枯,显现出黑、灰二色,而几个比较完整的蘑菇,则像一把把拥有细长伞柄的小伞,半开着。
记者带着采集的样本,联系上镇江市食用菌研究所首席专家朱忠贵,经过仔细查看后,他确认,这是一种我市常见的野生菌——“墨汁鬼伞”。朱忠贵表示,“这种菌类幼小时可食用,但是,多食或者与酒,特别是啤酒一同食用,仍会引起中毒”。有多毒?
我市野生菌菇数百种 50克“白毒伞”可致人死亡
据朱忠贵介绍,我市野生菇有数百种之多,其中不乏有毒蘑菇,“如学名为致命鹅膏菌的蘑菇,民间又称其为致命白毒伞,其毒素含量极高,一个约50克(1两)的致命白毒伞所含毒素,足以使一名50千克的成年人死亡”。
每年春暖花开时,正是毒蘑菇多见时,15—20℃是最适合毒菇生长的温度,阴湿地、枯死的树桩、草地等处,又都是毒蘑菇“偏爱”的地方,“只要是适合毒蘑菇生存的环境,其孢子都有可能‘落地生根’,风景区、路边,甚至小区内,都有可能看到毒蘑菇”,朱忠贵建议市民,路遇野生蘑菇,不要轻易采摘,更不要食用。
如何甄别?以色辨毒不可靠中毒患者要留毒菇样本
在不少市民的固有印象中,判断蘑菇是否有毒,看颜色就行,但在朱忠贵看来,这种仅凭肉眼鉴别毒菌和食用菌的“土办法”并不科学,在相关研究书籍中有记载,比如“色如其名”的“红鬼笔”,虽然色彩鲜艳,却是可以食用的。此外,顶着橙色“小帽”的橙盖鹅膏也是一种比较有名的食用菌。而与食用菌形似的“致命白毒伞”,以及长相、颜色十分普通的肉褐鳞小伞,却是极毒的。因此,鉴别蘑菇,不能仅凭经验,需由专业人士鉴定。
市四院消化科主治医师李立胜表示,毒蘑菇毒性非常强,中毒后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的则会出现幻觉、昏迷、溶血症状以及肝损伤,甚至造成死亡,“一旦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催吐,并尽快到医院救治。由于毒菇种类很多,中毒者应保留毒菇样本,有助解毒”。(记者 杨泠)摄影 杨泠
相关新闻
到景区不为玩 有人只为挖野菜
金山网讯 春光明媚的日子,到郊外去挖野菜,是一件乐事。但随着天气转暖、草木生长,近来一些市民看中了风景区生长的野菜,将这些公共旅游场所当成了挖野菜的“好去处”。
昨天又是一个晴好的春日,记者在南山北入口通往高崇寺的山路两旁,不时看到有市民拎着小布袋或塑料袋,钻进山坡上的林地里、草丛中,挖起了野菜。
一位中年妇女提着两只塑料袋进入林地后,只花了大约半个小时,就提着满满两口袋的野菜走出林地。她说,这儿生态环境不错,野菜口味鲜美。“我挖这些野菜,一是尝鲜,二是觉得好玩,同时还锻炼了身体”。
位于金山湖东侧岸边的象山公园,是一座山体公园,虽然山不高,但山上长满了植被。上个周日,记者在公园看到,有几位中老年人冒着跌下山的风险爬上陡峭的山坡,采摘鲜嫩的野蒜。
“‘二月八,吃了饺子百病不发’,这两天一些市民到景区来挖荠菜,回家包饺子。”南山风景区管理处副主任张高明说,挖野菜最多的区域,包括绿道、北入口、西入口以及招隐寺、文苑等南山核心景区。除了荠菜,“挖得最多的野菜还有诸葛菜(又名二月兰)”。
对于市民在景区挖野菜的行为,张高明认为,景区绿化植物是公共资源,挖野菜不仅是不文明旅游行为,而且对生态资源也是一种破坏。南山的蒲公英,经过市民近几年的大量挖挑,现在已不多见了。
他还提醒市民,根据《风景区名胜区管理条例》,景区的林草植被应当受到保护,因此在风景区挖人工种植的二月兰和竹笋等,属于违反国家法规的行为。 (干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