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   镇江舆情

江一社区书记张凤霞 小巷创客"零距离"服务群众

发布时间:2015-03-25 10:32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3月20日下午2点多钟,镇江京口区江滨新村第一社区居民谢巧珍来到劳动保障窗口,协理员杨芳晨打开“网上居委会”网页,点击“就业失业登记证”视频导办,不到10分钟就将表办好,到街道盖个章就可以拿到失业登记证。

“原来有些居民容易忘带东西,办这事常要跑二三趟。社区自导自演制作这个视频后,所需材料和办理流程一目了然,一趟就能办好。”杨芳晨说,凡是居民烦心事,社区党委书记张凤霞总能想出办法,撑杆一跳,把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变成“零距离”,因而被赞为“小巷创客”。

划网格、键对键,

搭建服务高速路

“80栋202室的人天天开宝马,还拿低保!”2013年7月23日,网友“实话实说”在“网上居委会”发帖,在网上引起一片哗然,202室户主乔峰则感到委屈。版主刘汝彬立即通知民政协理员印桂红带上网格长孔德林,第一时间上门了解情况,结果不仅平息了“战火”,还发现了两位“善人”。

52岁的张镇海是乔峰的表弟,2010年患上脑梗、高血压等病后,一家3口生活仅靠爱人1000多元工资和低保维持,4年前他还收养了张丽,供她在无锡商学院读书,买房租房都是一种奢望。于是,乔峰免费让出一个带阳台的大房间给表弟一家人住。了解到事情原委,网友跟帖3万多条为这兄弟俩点赞。

江一社区9名工作人员,承担150多项工作,服务2.3万居民,有时难免力不从心。2008年9月,张凤霞试点网格化管理,按照“地域相邻、人员相熟、文化相近、构成相似”原则,依托庭院、楼栋、巷道等,以200—300户、800—1000人左右为标准,将社区划分为20个“网格”单元,选聘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威望的网格长,并建立社区干部和志愿者加盟的管理服务团队,实现服务居民全覆盖。

2010年10月,张凤霞又试点设立“网上居委会”,设置办事指南、信息直通车、党务公开、咨询建议和意见投诉等版块,社区干部担任版主,为居民提供“键对键”全天候服务。

网格与网络融合,全覆盖加上全天候,形成了“网上与网下互动”、“上网与上门互补”的社区治理模式,把服务“高速公路”开进居民家,社区愈发和谐,如“邻里节”已连续举办14届。

结缘“一家亲”,

接力共建“爱心大院”

康盛剧社是一个以传承戏剧文化为己任的志愿者团队,2007年落户江一社区。社长吕国泰念念不忘:张凤霞帮助他们深入社区了解情况,讲述许多普通老百姓生活中发生的故事,源源不断地提供创作素材。剧社新作佳作频出,话剧小品《如此智慧》获首届全国戏剧文化奖小型剧本金奖,扬剧《新村官的蓝图》2007年入选全国小戏小品研讨会,10余年来获得省以上奖项32个,八上央视,成为知名文体品牌。

与辖区单位共建一家亲,江一社区与解放军干休一所、大地幼儿园、博物馆以及省市区相关部门和单位结对,整合资源,共建“爱心大院”,同解社区“疑难杂症”,先后建起慈善超市、慈善助学站、爱心基金,“新春圆梦行动”圆了200多名贫困学子的求学梦。

苏州大学外语专业学生葛陈蓉,年幼时母亲去世,与从企业退休的父亲相依为命。10年前,张凤霞就把她列为解放军干休一所的资助对象。2013年,父亲中风,面对他1700元的退休工资,葛陈蓉陷入继续求学与照顾父亲的两难选择。张凤霞争取到半价,把老葛送进辖区象山护理中心,向民政部门申请“特殊低保”。“没有张阿姨,就没有我的今天!”研究生在读的葛陈蓉哽咽着说。

特色党建文化,

熨帖居民心

随着大量退休党员加入,江一社区党员从50余人增加到600多人。如何增强他们的归属感、获得社区党员和居民的认同?张凤霞带领社区党委一班人,探索创新出一种新的社区党建文化,形成“江滨党建文化”特色品牌。

按照居住地相近、兴趣爱好相投、从事行业相似“三缘”,组建党支部、党小组,探索服务居民新实践。完善各类社区党建服务体系,组建多种形式服务队伍,开辟了便民利民、就业帮扶、扶贫帮困等五大类服务,营造“活力和谐、传承创新”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景象,时刻把服务“挠”到群众心坎上。

江一社区是一个开放式老小区,小区道路原来都没有路名。2013年下半年,为迎接全国文明城市检查,京口区城管部门临时将4条路分别命名为“一号路”、“二号路”、“四号路”、“三八路”,因缺少地域特点和内涵遭到居民们反对。社区党委随即在“网上居委会”征集路名并展开讨论,最终根据路旁的历史、建筑、文体设施及活动场所,分别更名为“尚德路”“怡馨路”“崇文路”“忠信路”。

全国首创网格化管理、网络化服务“两网”社区治理服务新模式,“社区党建文化”荣获2010年“全国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奖”,江一社区先后荣获国家和省市区近百项荣誉称号。张凤霞本人,则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江苏省“十大女杰”等荣誉。在她看来,社区是党和政府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站,社区干部只有不断创新、想出更多“金点子”,才能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将江一社区由“和谐社区”向“幸福社区”推进。 本报记者 董超标

来源: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张明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