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   镇江新闻 - 要闻

农民顾永明的“光明再创业”

发布时间:2015-03-15 00:58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金山网讯  49岁的丹阳农民顾永明再次创业时,选择了一个与自己名字有关的行业。

3月12日上午10点,阳光很好。顾永明家的太阳能发电站正在工作,裂变器上的液晶屏显示,实时发电功率为827瓦,累计发电576千瓦时。对这两个数字,老顾特地强调,去年冬天以来阴雨天较多,空气也不好,这都影响了发电效率。“要不然,我这1.5千瓦的发电站,每天最多可发12度的电。”

顾家的太阳能电站是样板电站。去年10月,顾永明为自己和父亲家各装了一座分布式光伏发电站。这两座家庭太阳能电站,堪称老顾进军光伏发电业的“样板”。他的道理很简单:要向别人推销,首先得自己使用,否则说不出好来。而且感兴趣的客户想看实物,可随时来参观。

此前,顾永明开过杂货店,做过零工,几年前赴徐州做电动车组装生意。由于入行较晚错过了市场机遇期,几年下来他不赚反亏。眼看着年近五十了,是不是就此收手不干呢?

不能。老顾介绍,自己有两个孩子,大女儿已出嫁,小儿子却刚刚上小学,妻子没有工作,一家子的生活重担全在自己肩上,除了继续干别无选择。

但做什么呢?去年上半年,还在徐州的顾永明,偶然认识了一个做太阳能发电站的朋友。此时,家庭太阳能电站在徐州刚刚兴起,而全省层面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并网发电政策也落地不久,顾永明瞬间看到了商机。

“首先,太阳能干净,永远用不完,对环境保护有好处;同时,太阳能发电站投资也不大,建起来方便,家庭使用很划算。”时至今日,顾永明在概括光伏电站的优点时,虽然仍是民间语言风格,但已十分精练准确。当年夏天,老顾结束了电动车生意,加盟北京一家太阳能电站生产企业,然后回到家乡开始自己“永远光明”的再创业。

业务由自家开始,市场从本村起步,这是老顾的既定策略。顾永明家位于丹阳丹北镇飞达村,这里经济发达,富裕的农家和众多小企业,都是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潜在用户。顾永明的样板发电站,面对的是广阔市场空间。

爬到顾家二楼“人字形”屋顶,只见5块太阳能光伏板排放在琉璃瓦上,总面积也就10多平方米。这是这座光伏电站最重要的组件,它们吸收的太阳能最多每小时可发电1.5千瓦时。装在一楼的裂变器,实时记录着电站的瞬间发电功率和累计电量,并把所发电能直接传输到一旁的电网公司电表上,进而实现并网发电。

并网发电后,顾家太阳能电站发的电,首先供自家使用,多余的电则以每千瓦时0.37元的价格,卖给电网公司。由于国家鼓励建设使用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电站每发一度电还能享受0.46元的补贴(须扣除17%的税)。售电所得和发电补贴,均由电网公司统一支付给用户。顾永明的银行卡,上月26日收到丹阳供电公司打来的一笔钱,是之前两个月的售电所得及发电补贴,共113.92元。

太阳能电站发电,既可自用也能卖钱,而且还有补贴,顾永明认为这笔账很有吸引力。根据他的测算,投资建设一座1.5千瓦的家庭太阳能电站,需要1.8万元左右(平均每千瓦1.2万元),大约6年就可以收回成本。如果企业建设使用,由于工业用电更贵,收回成本的时间会更短。而分布式光伏电站正常可使用25年,“五六年后,全都是赚的。”

万事开头难。顾永明从供电部门了解到,整个丹阳地区家庭太阳能电站不超过5座,如何让七乡八邻接受这一新生事物?“只要有一家装,他们就会把好处说出去,这比我上门推销有用得多。”对自己的“光明事业”,老顾满怀希望。(记者 梁和峰)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耿业宏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