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 昨日上午8时,来自贵州六盘水市的汪伟小朋友坐在丹徒区辛丰中心小学二(1)班教室里认真上课;而去年这个时候,她在老家上课。辛小校长郭晓东说,1000多名学生的辛小,与汪伟一样的“外来娃”有300多名,他们与本地学生一样共享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
“今年新学期开学,外来学生一下子来了100多名。”郭晓东告诉记者,辛小的外来民工子女就学大约始于2000年前后,随着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需求逐年增加,特别是今年春节后迎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高峰。“面对学校学位少、班额大、师资紧、教育资源供不应求的现状,辛小一方面深入挖掘自身办学潜力,另一方面加大与区域内黄墟中心小学、幼儿园等教育资源的统筹互补,使100多名来自贵州、四川、河南、重庆等地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全部顺利入学。”
对于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汪伟和她的爸爸汪忠林感受颇深。“这里有明亮的教室、宽阔的操场……特别是还有多媒体教室。”汪伟对记者说,她还参加了学校的书画社团,“这几天正在画一幅画——《我的学校》,准备向《京江晚报》 ‘希望周刊’投稿。”汪伟的爸爸告诉记者,将孩子转到辛小上学之前,心里颇有顾虑:借读费会不会很高、学杂费会不会很多、有没有摊派收费……没想到,除了每学期460元的伙食以外,学校没有其他费用。
挖掘办学潜力之外,辛小对“外来娃”全方位开展“补差”,让他们与本地学生一道“齐步走”。六(1)班主任、数学老师罗建娥说,这些“外来娃”有的是三四年级转来的,因为教材不同、学习基础较差等原因,常常“跟不上”。对此,学校开展“师生结对”、“生生结对”等帮扶措施。“我与班里6名外来学生进行了结对,利用中午、放学后等时间对他们进行单独或集中补课,每学期有300多课次。”六(1)班学生龚林告诉记者,他来时语文、数学成绩只有60来分,现在有80多分。“另外,我还参加了学校的田径社团。因为成绩优异,去年被选拔参加江苏省中小学田径大赛,获得优秀奖。”
对于家庭经济条件薄弱的“外来娃”,辛小实施了一系列举措,有针对性地给予帮扶。郭晓东说,每学期学校都组织教师和学生开展“同在蓝天下、牵手共成长”爱心捐赠活动,为外来务工子女捐赠棉衣棉裤、学习用品和书籍;每年减免30名左右困难家庭学生的伙食费,减免金额6000余元……另外,从2011年起,学校积极争取市区红十字会、“社会妈妈”等助学资源,为外来贫困学生争取结对帮扶机会,贫困学生近年来仅接受区财政资助就有近19万元。(丁海燕 李锐 余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