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   镇江新闻 - 民生

在春天里茁壮拓殖的《野草》

发布时间:2015-03-06 14:44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春天里茁壮拓殖的《野草》

□ 缪立新

唐僖宗像

    金山网讯 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文人荟萃,一千多位知名作家、艺术家和其他学者、知名人士齐聚桂林。他们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作为桂林“文化城”抗日文化运动的中坚,如雨后春笋般地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中华全国漫画界抗敌协会、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中国新闻工作者抗敌协会桂林分会等各种进步文化团体,开展轰轰烈烈的救亡文化运动,为抗战文艺运动作出了巨大贡献。

    1940年8月20日,中国文学研究会在桂林创办了《野草》月刊,夏衍、秦似先后主编,孟超、聂绀弩、宋云彬等参加编辑,1943年6月出至第5卷第5期,因遭国民党对进步文化实行禁锢政策而停刊。

    刊名《野草》,既是野草的坚毅品格自况,也寄寓了办刊宗旨。秦似在创刊号上《野草(代发刊词)》中,以曲折的形式表达了《野草》的办刊宗旨和编辑方针:“它只希望给受伤者以一个歇息的处所,让他们退到野草里,拭干伤口的血痕,再躺一会。如果因疲倦而至于饥饿,则掘几把草菇,也聊胜于无。虽然没有维他命,更不能同时作药,倒是可以恢复一些元气,再作战斗的。至于原本就很健康的人,自然也可以到这原野上来呼吸一些苍葱的气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草虽然孕育于残冬,但茁壮和拓殖却必须在春天的。”后来,秦似在《忆<野草>》中回忆说:专登短小文章,亦即杂文,宣传抗日,反对腐败,针砭时弊,向往光明,想通过重重钳制和严密的文网,发出几声呐喊和呼号,从各个侧面反映出大后方广大人民群众的痛苦、挣扎、斗争和希望。夏衍曾在《复刊私语》中说:《野草》创刊之时,正值皖南事变前夕,那时“正是与黑暗交错的时候,我们明白地看到和感知到了不远的光明,但是我们也无法闭上眼睛不看到眼前的黑暗。是这么一小群不甘沉默而又不肯阿谀的人,于是我们就在绵密的文网中钻寻一个小小的罅隙,曲折迂回,替苦难的人民传达出一丝呻吟和诅咒”。

    《野草》的主要特色在于提倡并大量发表短小精悍的文字、明快犀利的笔调反映抗战前后的社会风貌,杂文、时评为其特色,兼登短篇创作、评论和翻译,矛头对准国民党反动派黑暗统治和卖国投降政策,表面上看起来火药味不太浓,甚至有些文章表面看来还有点“软”,其实这样做是为了与那些专门发表卿卿我我、五花八门的“软性杂志”相抗衡。所刊登的文章中,既有尖锐地揭露、抨击国统区政治的腐败、社会的黑暗,表达人民要求团结抗战、自由民主的愿望,也有对周作人、张资平、陶希圣等叛国投敌行径,进行揭露和谴责;还有对鼓吹法西斯主义的战国策派,进行分析和批判。《野草》继承和发扬了鲁迅杂文的战斗传统,在“软性”的文章中藏几根讽刺性的“骨头”,寓政治风云于社会风月之中,给当时社会和文坛带来了生气,在当时的国统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41年,国民党封闭了桂林书店,《野草》刊登了聂绀弩的《韩家的药店》这篇轰动桂林文化城的文章,此文借古讽今,鞭辟入里,锋芒犀利地揭露了反动派的倒行逆施,说出了人民的心声,使当局恨得咬牙切齿又抓不到把柄,真正起到了文学的战斗作用。毛泽东在延安时非常重视《野草》,嘱人每期寄给两份。皖南事变后,周恩来在重庆两次叫人转达他对《野草》编辑方针的意见,强调要注意斗争方式,在斗争中保存自己。正因为《野草》的编辑们执行了周恩来的指示,才能在险恶的环境中出版了两年多。

    《野草》是在黑暗中萌芽、成长的,他不仅留下了著名作家如郭沫若、茅盾、田汉、艾芜、周钢鸣、司马文森、黄药眠、胡愈之、林林、欧阳凡海、何家槐、荃麟、秦牧、以群等驰奔的足迹,更有青年作者短小精悍、明快犀利的文字。他除了刊登杂文外,发表的一些小说、戏剧、漫画与木刻作品也因其“直面社会”“直面人生”的锋芒姿态显得尤为突出。他虽然是一本综合性刊物,但对杂文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与上海“孤岛”的《鲁迅风》可称为双子星座,因为他们发展了鲁迅杂文的艺术传统。

 

来源:金山网 作者:  责任编辑:唐娇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