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   镇江新闻 - 民生

赛珍珠及其家人的 “镇江情结”
——写在赛珍珠逝世42周年之际

发布时间:2015-03-06 14:39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从马可·波罗时代起,西方人就将镇江的金山称为“金岛”。

  1960年4月24日台湾出版的《征信新闻报》。

  在租界北面的沿江公路。

  在镇江伯先路蒋怀仁诊所北侧,有一条通向云台山山顶的水泥台阶。

    □ 金存启

    赛珍珠一家两度定居镇江及其缘由

    金山网讯 赛珍珠父亲赛兆祥是美南长老会派遣来华的一名著名传教士,1880年10月携新婚妻子凯丽来华开始了传教生活。1885年,凯丽在苏州患上了肺结核,经商量决定全家暂时搬迁到烟台,赛兆祥在烟台参加山东长老会工作,凯丽在海边疗养。1886年秋,病愈后的凯丽向赛兆祥建议将家定居到镇江,其理由是:一、马可波罗游记里介绍的镇江,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城市,有许多著名的庙宇和宝塔;二、镇江是江南的一个大型港口城市,长江和大运河在这里交汇,商业非常发达;三、镇江不像沿海城市那样潮湿和闷热。特别使凯丽感到喜欢的是,镇江周边的风景与其家乡美国西弗吉尼亚州风景极为相似。赛兆祥将家安顿在镇江后,自己只身一人到苏北的清江浦传教。1889年秋,赛兆祥以极低廉的价格在清江浦租赁到一处很大的宅院,遂将全家搬迁到清江浦。

    1890年夏,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在经历痛失2个孩子的巨大打击之后,凯丽已处于崩溃的边缘,赛兆祥决定携全家返回美国休假。在美期间,于1892年6月26日生下了赛珍珠(Pearl Comfort Sydenstricker)。在赛珍珠5个月大时,凯丽决定启程返回中国。根据美国长老会在中国出版的刊物《The Chinese Recorder and Missionary Journal》(教务杂志)1893年1月期报导,赛兆祥全家于1892年12月14日乘船抵达上海,到达上海的这一天正是赛珍珠5个月零24天。由于赛兆祥急于返回工作岗位,他们在上海仅休息了一天,第二天便乘江轮溯江而上,然后改乘中国木帆船沿大运河北上到达清江浦。1896年早春,在凯丽的强烈要求下,赛兆祥第二次将家搬迁到镇江。从此,赛珍珠开始了在镇江的生活,并在镇江度过了童年、少年及青年时代。1921年10月19日,凯丽在镇江逝世,并安葬在镇江西侨公墓。1924年James E.Bear牧师在镇江接替了已退休的赛兆祥牧师的工作,赛兆祥移居南京和赛珍珠一起居住。至此,赛家前后在镇江共居住了32年。赛珍珠在她的自传里深情地写道:“Chinkiang is my home city”(镇江是我的故乡)。

    赛珍珠姐妹笔下的金山与焦山

    从马可·波罗时代起,西方人就将镇江的金山称为“金岛”(Golden Island), 而将焦山称为银岛(Silver Island),通过马可·波罗等一些西方著名旅行家对镇江金山和焦山的描述,镇江的金山和焦山早已名扬海外了。珍珠5岁时,母亲凯丽带着全家到云台山西麓游玩,当珍珠妈妈指着金山告诉她们这是“金岛”时,珍珠说:“金岛不是岛而是一座山呀。”珍珠妈妈说:“许多年前这曾经是一个岛,后来由于长江北移,这座岛和长江南岸连接上了。”珍珠妈妈还告诉她们:“很久以前,曾经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来到这里,他来自于热那亚(意大利西北部的州及其首府),他的名字叫马可·波罗。”

    赛珍珠在《我的几个世界》一书中对金山是这样描述的:

    金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景点之一,马可·波罗就曾经访问过这里。很久以前,由于长江河床的变动,使得金山和陆地相连,已不再是一个岛了。这座历史悠久的庙宇,曾为皇家所有,在我居住在镇江并到金山游玩时,在金山就看到过许多从明代遗留下来的象征皇家绿色和黄色的瓷砖和瓦片。现在金山宝塔依然矗立在金山之上,并高雅而优美地直上苍穹。

    对于焦山,赛珍珠是这样写的:

    在长江中那规模稍大、但也很著名的是焦山。到焦山游玩需花费一天时间,并且需雇一条船往返。这是一个非常迷人的旅行,我们沿着在陡峭石壁上开凿出来的狭窄通路向上攀登,当我们攀登到焦山山顶,并向下看到江面黄色漩涡时,这宽阔得就像大海一样的江面,使我感到既惊喜又有点恐惧。

    而赛珍珠妹妹格莱斯在《异邦客的女儿》对焦山则是这样描述:

    在阳光的照耀下长江显得非常美丽,在其右侧的远处,焦山屹立在长江之中,和它遥遥相对的就是象山。焦山上生长着许多树木,山一侧的石阶通向山半腰的庙宇,庙宇红色的砖墙隐现在山的绿树丛中。清晨,长江上笼罩着一层轻轻的薄雾,当薄雾逐渐散去,薄雾残留在水面的水汽,在初升太阳的映照下,把江面的波浪映照成一片金色。

    赛珍珠讲一口地道的镇江话

    国际赛研界在谈到赛珍珠所讲的语言时,都一致认为赛珍珠是双语的,而且是先学会讲中文,然后才学会讲英文的。很长一段时期以来,一些从事赛珍珠研究的学者们,希望通过研究能够发现赛珍珠在镇江时期讲的是什么口音的话,有人认为讲的是镇江话,有的却认为赛珍珠可能受王妈口音的影响,讲的应是江北话。那么赛珍珠在镇江期间究竟讲的是什么口音的话呢?

    根据赛珍珠英文自传小说《我的几个世界》,赛珍珠写道:“Happily for me that I had such parents, for instead of the narrow and conventional life of the white man in Asia, I lived with the Chinese people and spoke their tongue before I spoke my own, and their children were my first friends.”(译文:使我感到高兴的是我有这样的父母,他们并不是让我生活在狭窄的、乏味的亚洲白人圈子中,而是让我生活在中国人中间,我是先学会讲他们的语言,然后才学会讲英语的,而他们的孩子是我最早的童年伙伴。)这里英语“tongue”其中文含义是“语言”和“方言”的意思,而这里应特指“方言”。最近在国家图书馆查阅到1960年4月24日台湾出版的《征信新闻报》,上面刊登了一位叫陈平的先生撰写的署名文章《赛珍珠憧憬中国生活》,其中写道:“今年六十八岁的赛珍珠,她这东方化的姓名,是镇江的一位前清老秀才替她起的,赛珍珠说得一口的中国话,有人说,她说的是江北话,其实她说的是地地道道的镇江话。”

    维多利亚公园小道及江边大马路

    在镇江伯先路蒋怀仁诊所北侧,有一条通向云台山山顶的水泥台阶。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这条台阶及山上道路还保存完好,台阶到了半山腰就变成了水泥小道,水泥小道两侧砌有鹅卵石,在两侧种有各种颜色的小花,宁静而美丽。这条小道蜿蜒地通向山顶,山顶就是英国人修建的维多利亚公园。

    赛珍珠妹妹格莱斯在她的书中写道:“Pearl likes the park. There are narrow pebbled paths which wind in and out, shrubbed corners where seats are set, flower beds and a few choice pheasants. ”(译文:珍珠喜欢这座公园,这里有一条砌有鹅卵石的小道,在这里非常风凉,小道转角处的灌木丛旁设有坐椅和花坛,还有时而出现的山鸡……)

    根据《镇江交通史》记载,公元1861年在镇江设立英租界时,中英双方议定,在租界北面的长江岸边“沿江宽留公路一条,阔四丈,以便众人行走。”这条公路从蒜山起一直延伸到镇江关东面的运河口(大京口,即现在的中华路路口),因宽有4丈,称作江边大马路,西方人将其称为“Bund”。

    格莱斯在《异邦客的女儿》一书里写道:“他们沿着一条狭窄的石阶而下,来到一处叫“马路”(注:西门大街)的地方,其实这里很少有马经过,而且镇江也很少有马车。但当他们来到江边大马路,这是镇江最宽阔的一条马路,在珍珠的眼里,这条马路看上去特别宽阔,并一眼望不到尽头。”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唐娇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