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 为充分表现我国传统元宵节深厚的地域文化内涵,切实打造好“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抒发人们对传统民俗文化的热爱之情,由西津渡文化旅游有限公司、镇江民间文化艺术馆、镇江市艺术剧院、镇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金山街道西津古渡社区联合举办的“我们的节日——欢乐元宵民俗文化活动”,于正月十五元宵节晚7点,在西津古渡老码头文化园区举行。
昨晚,虽然天空中飘着小雨,但是“倒春寒”并未曾阻挡市民闹元宵的热情。夜幕刚刚降临,而西津渡老码头文化园区已成灯的海洋,道路两旁悬挂着各色宫灯,由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陈柏华扎制的“三阳开泰”、“一帆风顺”等大型灯彩星罗棋布地遍布在西津渡的各个场所,烘托出元宵节热闹的气氛。
7点整,在欢腾的开场舞《春来了》中,2015年“欢乐元宵”晚会拉开帷幕,群舞、独唱轮番上场;扬剧、越剧争相斗艳;笛子、琵琶、萨克斯各有风情,精彩的节目获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再看西津画苑内,“猜灯谜”活动也吸引了众多市民朋友,有的人在为猜一条灯谜苦思冥想,有的则因猜中谜底而欢呼。
镇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金璐明介绍,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关于元宵节的由来众说纷纭。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镇江地区的元宵节民俗和其他地区并无太大差异。主要有点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等。民间有“上灯圆子落灯面”的说法,正月十三开始“上灯”,这一天要吃圆子,正月十八“落灯”,这一天吃面条。而正月十五这一天作为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在古代是未婚男女一年中为数不多的见面时间,因此也有“情人节”的特征。这一天,沿街的商铺会挂出灯笼,也会自制一些灯谜挂在门口,供大家娱乐之用。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会在这晚走出家门。因为主要娱乐项目都在夜间举行,这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习俗恰恰相反,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未婚女性就多了与情人邂逅的机会。
金璐明说,现在的元宵节从热闹程度到老百姓的参与程度,与古代相比都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大部分的民俗基本上都保留下来了,“其实在现代社会,人们同样需要家庭的温情,元宵节满足了千千万万家庭追求团圆、追求美满的心理诉求,这正是元宵节长盛不衰、历久弥新的原因吧。” (怀悦 朱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