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   镇江新闻 - 要闻

镇江将首次评定“镇江老字号”

发布时间:2015-03-05 04:58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金山网讯  首批“镇江老字号”即将诞生!昨天下午,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首次“镇江老字号”评审和认定工作。

“镇江老字号”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市商务局副局长周军捷坦言,镇江老字号众多,但普遍存在规模小、工艺落后等问题。为挖掘和保护本地老字号企业,市政府决定开展“老字号”评审与认定,以此促进新时期商业诚信体系建设,引领商贸行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此次“镇江老字号”评审与认定,镇江市域范围内的企业或组织均可参加。申报“镇江老字号”需具备以下条件:在镇江市域范围内注册的企业;拥有商标所有权或使用权;品牌创立于1965年(含)以前;传承独特的产品、技艺或服务;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企业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具有良好信誉,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和赞誉;国内资本及港澳台地区资本相对控股,经营状况良好,且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凡符合条件、有意申请的单位,可向所在地辖市区商务主管部门申报,截止时间为3月10日。(记者 沈春来)

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唤起多少镇江人的记忆?雨打风吹后,老字号期盼又一春

一位北京的网友最近在微博晒镇江肴肉、香醋、蟹黄汤包的图片。她说:“前几天在微博里嚷嚷了一句想吃肴肉,今天镇江的朋友就寄来了,老字号的,单是这份情意和用心,就已经醉了。”吸引这位外地人的是镇江的特产,也是镇江中华老字号企业的产品,它们已成为镇江的一张张城市名片。

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镇江一些老字号渐行渐远,让人遗憾。昨日市政府首次启动“镇江老字号”评定,为不少老字号的又一春带来希望。

那些老字号,走到记忆深处

一枝春菜馆、同兴楼饭店、九如清真菜馆……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唤起多少镇江人的记忆?年近五旬的朱女士说起这些老字号赞不绝口,那时大西路吃的、穿的、用的都有——“一枝春”的素什锦、“肖家面店”的饺面、“谢馥春”的化妆品,都是老牌子。

这样的美好愿望只能留在记忆中了。市商务局副局长周军捷昨日表示,过去镇江老字号不少,任其发展,现状有喜有忧,不容乐观。

经过商务部2006年和2010年的两次认定,镇江目前有恒顺、宴春、存仁堂、鼎大祥、唐老一正斋5家“中华老字号”。其中恒顺、宴春等在传承中创新,发展势头不错。让人担忧的是,不少老字号已被“雨打风吹去”。

周军捷分析认为,上世纪50年代在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和公私合营中,不少老字号被取消名号,只有少数知名字号得以保留。到了企业改制时,幸存下来的老字号又流失了一些。而随着大规模城市建设,不少位于原商业黄金地段的老字号再次遭遇重创,老字号离开了原来的生存环境,有的关门歇业,有的生存困难。

与此同时,部分老字号自身缺乏创新意识,缺乏品牌维护意识,而政府在一段时间内对老字号的保护与扶持也不够。记者去年在采访时遇到过曾任一枝春素菜馆总经理的端木礼义,他说,上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是一枝春的鼎盛时期,素什锦、素杂烩、素菜包子等都是特色菜肴,但因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它逐步被淘汰了。

那些老招牌,却越擦越亮

“恒顺、宴春等发展好的老字号虽然走的道路不同,但它们有一个共性,它们都有自己的特色产品,而且多年来一直保留传统的技艺,并创新发展。”周军捷总结说。

市餐饮协会会长、镇江宴春酒楼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荣生昨日表示,一个企业要持久的发展,必须创品牌、做文化。现在有些餐饮企业不停地换名字,希望以新店名新口味吸引人,这样的饭店做不长远。

镇江人打赌,喜欢说赌输了请你到宴春吃早茶。而每至春节等节日,回家乡过年的镇江人也喜欢到宴春吃个旱茶,品尝家乡菜点的特殊滋味。外地人到镇江游玩金焦北固山后,吃饭更是认定要到“宴春”。据了解,随着来镇旅游人数的增加,外地人到宴春吃早茶的比例逐年提高。

2006年,宴春酒楼入选中华老字号,字号成为省著名商标,而水晶肴蹄制作技艺成为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宴春也成为非遗生产保护基地,宴春老字号越擦越亮。

那些老技艺,等待被传承

于大海是福帝门饭店老总,也是镇江老字号于家厨房的传人。今年元旦,他在宝塔路路口恢复了于家厨房。昨晚,正在外地出差的于大海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讲述了他的老字号情结。

于家厨房建于1907年,原址在现大市口太和广场。当年,于家厨房创始人以地道的江鲜海味、特色菜肴和周到服务,名扬江南,成为镇江最为著名的餐饮名店之一。十多年前,于大海在七里甸附近恢复了于家厨房。不料随着城市框架的拉大,于家厨房面临拆迁。随后饭店迁到三茅宫,扩建为福帝门大酒店。于大海说,当时认为于家厨房不够高大尚上,便用了其他的店名,但于家厨房的特色菜肴并没有丢,其江鲜菜制作技艺获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

“于家厨房的名字其实一直想恢复。”于大海想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出手。这两年,八项规定让百姓餐饮焕发青春,他也抓住机遇,在传承中开拓,再次打出于家厨房的字号。

记者问为何这么看重于家厨房的名字?于大海干脆地回答:“亲民!有传承。”(记者 沈春来)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耿业宏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