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 创建让城市更文明,文明让生活更美好。镇江人怀抱执着与期待,燃文明之火,与城市同行,坚守立德行善,共建美好家园,用智慧与汗水铸就了全国文明城市的无限荣光与美好前程。他们是这座城市当之无愧的灵与魂。
向善的力量推动城市前行
立春的江南,一派节日祥和的景象。
74岁的赵亚夫依然奔走在田间地头。在很多高效农业种植区,都能见到这位全国“时代楷模”、服务“三农”的旗帜性人物。“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销,实现农民富”的亚夫精神根植于乡村却激励着整座城市。
忙碌,也让“最美社区医生”杨凌的工作剪影更加灵动。春寒料峭,花山湾卫生服务站多了不少慢病居民。杨站长量血压、测血糖,忙前忙后,使得这处“爱心港湾”更温暖。
不单是赵亚夫和杨凌,无数“镇江好人”都在以他们的辛勤奉献,保持着这座城市的质感和温度,也成了城市最美的风景。他们像闪烁的群星,托起了文明的苍穹,也照亮了更多人关于善的愿景。
礼赞道德典型,营造“好人有好报”的社会环境。近年来,我市不仅构建起了爱心激励回馈机制,并以多种方式礼遇好人。特别是近两年来,先后开展了“情系模范送温暖”、走访慰问道德模范和中国好人等关爱活动,发放慰问金近140万元。
聚焦善行义举,强化道德引领。过去几年,镇江大地上好人辈出,在一个个“镇江好人”感召下,向善的力量推动整座城市前行。特别是随着“立德行善”群众性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的深入展开,全民的向善之心得以有效凝聚,全民的道德热情得到充分激发。目前,全市建立了1030个善行义举榜,先后发榜5168人次,群众选群众、群众带群众、群众学群众蔚然成风,善的力量日益集聚。
2014年度“感动镇江十大人物”评选,更是立足身边人身边事,既有在垃圾填埋场岗位上工作十七年,任劳任怨的“劳模”郑先兵;也有68年来坚持祭奠新四军烈士的百岁老人凌秀英;既有带着儿子一起加入护理员队伍的夫妇王正祥和乔玖梅,也有最美社区医生杨凌,还有好民警张叶宏、水稻专家盛生兰、慈善企业家吴光明、特种船舶领域专家张言才、镇江新区“破烂王”汤泽念和面对家庭不幸、勇敢挑起生活重担的扬中姑娘唐红梅。这些典型,生动地诠释着爱与奉献,传递着“镇”能量,引领与激励着全社会都来学好人、做好人、扬正气、促和谐。
镇江人向善向美的追求历程,不仅改变了这座城市,更提升了自己,激励了他人。
大爱充盈着城市每个角落
一次新闻公益行动,折射的是无私爱心的涌动。去年底,镇江日报联手爱心企业回访并慰问过去一年报道过的部分困难家庭。生活遭遇困难,经媒体关注为公众得知,各种关爱救助驰援而来——如今,这样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而这还只是镇江众多“爱心演进路线图”中的一个方面。
历经12年文明城市创建,“大爱镇江”已成为这座城市闪亮的名片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已拥有70多个规范性志愿服务组织、1700多支学雷锋志愿者团队,91个志愿者服务站,25万名注册志愿者,志愿者占城镇人口总数比例达到12.13%。
镇江有一个记录,至今未被全国其他任何地级城市所突破:截至2014年底,占全国人口总数不到0.2%、全省人口总数不到4%的镇江,骨髓捐献志愿者入库总数达到12960人,成功捐髓志愿者43人,占江苏全省成功捐献人数的10.6%。
在镇江大地上,“雷锋”的身影可谓随处可见:润州区和平路街道桃一社区有一条远近闻名的“雷锋街”;74岁的张希波是雷锋生前的战友,多年来一直摆免费茶摊,人称“雷锋茶亭主人”;还有雷锋车队、雷锋班组等一批雷锋群体活跃在城市各行各业的窗口……
集聚爱的力量,推高志愿热度,镇江志愿服务管理在实践中不断创新。2014年更是建成了涵盖管理、培训、宣传、供需对接等志愿服务“五大平台”,催生效应引发全国关注。这一年,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媒体,多次聚焦镇江志愿服务。“大爱镇江”爱心卡,被视作志愿服务激励回馈机制的有效探索;“志愿者分级分类培训”工作,更是得到了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的充分肯定。
人人都是活雷锋,天天都是3月5日。志愿者成为很多镇江人的共同名字,“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不断推高镇江的文明刻度。从每年春节前的“爱心年夜饭”,到“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从“满城尽飘黄丝带”,到一年一度的“慈善一日捐”,志愿者们在温暖彼此的同时,更让大爱充盈着城市的每个角落。
文明之风吹拂镇江大地
解白根是句容市的一位普通农民,他种植有机水稻公开作出“绿色承诺”,即种植和销售过程中零农药、零化肥、零添加剂、零掺假。为了兑现承诺,他甚至公开“悬赏”:任何人发现他使用农药和化肥,立即给予10万元奖励。
镇江人重信守诺,源于淳朴的地域文化,也与市委市政府着力推进“让诚信者处处受益,不诚信者处处受限”的诚信镇江建设息息相关。在2013年度中国城市商业信用环境评比中,镇江位列全国第十。2014年3月,中央文明办在我市召开诚信建设制度化专题调研会,并以《“534”组合拳打造信用城市》为题,通过中央文明办《简报》介绍了镇江的经验做法。
伴着诚信、友善的温暖,吹拂镇江大地的是一缕缕文明清新之风。
“文明旅游”形成了浓厚的氛围。南山帐篷大会结束后,草地上没有一片纸屑,签名墙满是自律的誓言与对文明的点赞;境外游市民临行前集体倡议,“遵守时间,有序排队,不乱扔垃圾,不大声喧哗……”人人都是城市“形象大使”深入人心。
“文明交通”让守法礼让成为常态。公车、公交车带头礼让“斑马线”;机关干部“每月奉献一小时”、文明单位志愿者“文明交通周周行”,在主要干道和交通路口常态化开展文明交通引导……越来越多的市民成为文明出行的坚定践行者。
“文明餐桌”让“光盘”成为标榜的美德。从大饭店到小吃店,从宾馆到食堂,从校园到军营,就餐之地随处可见文明餐桌宣传画和提示卡……“不剩饭、不剩菜”成为在这个城市订餐用餐的标配,“打包”与“吃不了兜着走”已深深扎根市民心中。
网络文明传播引领风尚,传递正能量。通过博客、微博、论坛等途径,围绕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节俭节约等主题,撰写博文、发帖、跟帖,曝光鞭挞不文明言行,引领与激发网络正能量,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网民参与进来。
文明新风还从娃娃就吹起。目前,全市已建立养正学堂42所,“八礼四仪”广为传播,“小橘灯”志愿服务、道德童谣更是蜚声全国……文明风尚的“活水源头”,让文明之光点亮未来。
做文明友善市民,建和谐美丽城市。在诚信、友善等文明价值的奠基下,镇江人推动着社会文明拾阶而上、不断提升,最终抵达的是自己、是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人的幸福生活。(苗培)摄影 文雯 王呈 姜玲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