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 9日上午8点,气温摄氏零下,体感寒冷。官塘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夏静哈了口气,搓搓手,提了提肩上的药箱,过去当赤脚医生的感觉好像又回来了。只是如今他是以家庭医生的身份,走村串户为村民送医。
走在秀山村郁家组的乡间小道上,阳光柔柔地泻下,冬日的村庄祥和而温馨。“夏医生,来啦,赶得早不如赶得巧。”今年74岁的村民金玉英,是官塘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签约病人”,因腿脚不便可常年享受上门服务。
而夏医生的到来,并非偶然的一次“赶得巧”。他手上的村民健康档案上,每个人的健康状况都记得清清楚楚,谁得过什么病、常用什么药、什么时候复诊,他都一清二楚,“金太太到时间检查伤口了。”金玉英前段时间刚动了手术,夏静为她仔细检查了伤口。同行的护士,则对照健康档案做诊疗记录,“伤口恢复得不错,要是明天头还疼,建议你去医院看看,那里有设备,可以仔细检查。下星期,我再来看你。”老人拉着医生的手,聊了起来,“我们认识20多年了,我前前后后动了4次手术,夏医生没少费心”……分别时,老人一直送到大门口。
离开金玉英的家,夏静打开了话匣子,“上门给村民看病,也聊聊家常、谈谈心,不少住在农村的老人,因为腿脚不便不常出门,就希望有个熟人来看看,心情好,也有助于恢复健康。”也因此,像夏静这样的家庭医生,在润州区颇具人气。
夏静的脚步还在继续。85岁的村民江巧云一看是他来了,忙弓着背要端茶倒水。“不忙倒水,先量量血压。”江奶奶的听力不好,夏静贴着她的耳朵对话,“血压正常,有没有哪儿不舒服?”“老喘气。”老人指了指胸口,进房间拿出家人给她买的药。“您的血压、血脂不高,这两种药不要吃,就吃这个小瓶子的,一天吃三颗。”担心老人记不住,夏静拿出纸笔,写下了每天的用药剂量,“回头让你儿子媳妇看看。”老人舍不得放他走,“水都没喝一口。”
回到设在秀山村村委会的家庭医生流动工作站,夏静还是没顾得上喝水,不算宽敞的工作室里,有村民正等着看病。
“我们村离社区医院有五公里的路程,村民们要有个头疼脑热,赶过去不太方便,”秀山村负责人孙俊告诉记者,当初把工作室设在村委会,也是为了方便村民好找,“以前游离在15分钟公共卫生服务圈子外,现在我们也在圈子里了。”(徐晨晨 朱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