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 去年,江苏环太集团交出了一份难能可贵的成绩单:硅片销售首次突破3亿片,销售增长35%以上;蓝宝石衬底产品月产量突破30万片,销售额增长31.4%;吉星公司与东旭光电成功合资……
环太集团的逆袭,只用了半年多时间。“去年5月,因硅片转换效率没有提高,普通硅片积压,回款难收、银根收紧,濒临破产,当时是企业最为艰难的阶段,集团命悬一线。”回忆起当时的困境,集团总裁王禄宝仍心有余悸。
据副总吴明山介绍,去年上半年,企业的主打产品多晶硅片转换效率稳定在17.8%左右。但是,去年5月份市场风云突变,客户纷纷提出要求减少普通硅片供应量,大批量提供转换效率在17.8%以上的高效能多晶硅片,“这造成多晶硅片瞬间滞销,这对刚刚走出寒冬的光伏企业来说,意味着又一次危机。”
一场技术攻坚战,由此展开。他们成立了19个技术攻关小组,制定项目攻关日程表。研发人员全天候开展技术研究,每天总结研究成果。仅用时1个月就拿出精密的技术方案,迅速实行大批量生产,产出的多晶硅片转换效率全部在17.8%以上,产品合格率在92%以上,订单纷至沓来。
企业负责人坦言,这样的“抗击能力”并非一日练成。
众所周知,订单是企业的生存之本,持续几年的光伏寒冬,让环太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2014年,他们与美国MEMC、台湾新日光、韩华新能源,以及国内央企、知名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并成功开拓东南亚市场。可是,客户订单多了,产能跟不上,利润空间遭挤压,订单就成了鸡肋。对于高利润产品而言,扩能可以简单做“加法”;对于光伏行业,则需要“复杂运算”。
统筹谋划后,环太制定三大扩能战略,破解产能不足的难题。
——走智能化之路。2014年,企业拿出1.1亿元,购置全球最先进的生产设备,新增美国GT多晶炉、瑞士梅耶博格切片机等55台套先进设备,企业智能化水平得到省经信委的充分肯定。
——走自主创新之路。投入近2000万,自主研发“G6多晶硅片”项目,科技成果获得省经信委和镇江科技局鉴定,通过了G5改G6的设备改造,单炉硅片年产量比G5增加了46%,单公斤铸锭能耗降低28%。全年共计申报专利36项,其中发明专利受理30项,实用新型专利受理3项,授权3项。2014年,旗下子公司吉星和美科,分别取得2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授权。
——走委外加工之路。根据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多晶硅制造企业与先进化工企业合作或重组,该企业顺势而为,与外籍光伏切片企业达成外加工协议,由环太集团派驻技术团队和管理团队,加工硅片1亿片。2015年,企业将在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增加产能30%。
向管理要效率,实现降本增效,也是环太应对危机的出彩之处。
目前,整个光伏行业的盈利空间仍处于较低水平,“原材料价格不可控,成品价格起伏不定,唯一可控的只能是生产成本。”吴明山说。2014年,该企业与美国MEMC公司对美科新能源进行战略重组,成立光伏事业部,减少管理层级,提高管理效率。在生产过程中,推行精细管理,使单位硅片的生产成本下降了8%以上,其单位成本为硅片行业内最低。
此外,该企业的“金点子”工程也成为当地企业的样本。他们鼓励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一经采纳给予重奖。据统计,去年采纳员工合理化建议591条,直接创造经济效益1.7亿元。
“今年上半年,公司的硅片转换效率将提高到18%以上,下半年达到18.2%以上,全年实现硅片销售4亿片,销售额增长30%,综合效益增长20%以上。”展望2015年,王禄宝信心满满。(何雪峰 於为丰 朱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