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叮铃铃……”
“你好,120。嗯,在哪里?伤员男的女的?多大年纪?好,我们这边马上调度车辆。”
昨天13:10,市120急救中心接到一通求助电话称:美林湾北门口,一辆由北向南直行的银灰色现代轿车将一辆由南向东拐弯的电动车撞到,救护车随即出发前往事故发地点救援。
5分钟后,救护车到达事故现场。随车医生宋仕超和司机印磊合力将伤者孙女士抬上病床后,宋仕超给孙女士戴上呼吸机,使用监护仪,并初步询问。孙女士反映腰部疼痛比较剧烈、左半身无法动弹。她一边描述体征状态,宋仕超一边记录,然后给出初步判断:“初步诊断为腰部损伤,应该不会造成生命危险,但具体情况如何,还需要送到医院后由医生通过各项检查才能得知。”
这只是28日下午和29日上午发生在市120急救中心的若干急救事件中的一件。
天气一变差,事情就来了
市120急救中心的待命室内,四周墙壁挂着院前急救工作流程、急救医生和护士工作职责、出车人员常规值班制度以及值班待命室卫生管理制度。“最近天气比较恶劣,气温突然下降,对呼吸道患者、心脑血管、高血压患者影响较大,出车概率可能性较大。”正在待命的医生步兰平说。
事实果然如此:昨天和前天的雨雪天气,令调度中心的电话响个不停。调度员汤莉向我们介绍:“最近天气冷,急救的病人中内科病人最多,交通事故的病人也有不少。”汤莉还说,中心平均一天会出车50-60多次,不论是病人急救、重病转院,还是长途转运、重病出院,我市急救中心的救护车总会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为市民服务。
目前,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员大多是年轻人,大家的工作都是两班倒,早8点到晚8点,晚8点再到早8点。据调度员陈敏介绍,大家都是12小时待命,不能轮班,不能说晚上我累了谁帮我听会电话,“困了也得挺着”已经成为调度员袁耀中等人的共识。
“聪明车”入列,服务更高效
目前,市区每天有9辆车处于24小时待命状态,它们分散在大港、丹徒等地的医院。主城区每天待命的救护车总共有6辆,分别分散在市中医院、江大附院等。这6辆车早晚分别待命3辆,两辆车跑一线,一辆车专门负责转院、转运或者出院。
“按照目前配置,每辆救护车上都有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呼吸机、除颤仪这4件医疗设备。”步兰平介绍,“血糖仪和耳蜗仪随后也会配备。”每辆车的工作人员组成也包括医疗、护理、担架和驾驶员,这样做是“为了尽可能保证功能齐全又不占据太大空间”。
在这些救护车中,011号救护车有点“特殊”,它配有现代信息的相关设备,比如摄像头等,病人的生命体征能直接显示在调度大厅的大屏上。同时,这辆车与中心和医院联网,可以向医院终端显示病人的病况,医院急诊可提前为车上的病人准备好急救的相关准备措施。这也就是目前我市已经投入试运行的“聪明车”。调度中心工作人员邵俊杰介绍,中心今后会改造现有的救护车设备,增加这类救护车数量。
拨打120电话,其实很有技巧
“喂,你好!嗯,不用派车了啊,嗯,好的。”陈敏挂上电话,“这人就是手指受了一点伤,我听他说话挺有力的,就猜测很可能不需要了。”陈敏说。
在驻点期间发生的195通电话中,真正属于“有效”类别的电话,只有42通。对这样一组数据的巨大反差,调度员颇有感慨地说:“紧急情况下,正确拨打120急救电话,其实是有技巧的。”
“许多市民不知道该如何正确的使用120,经常有打了电话最后不需要急救车的例子,还有许多人打了电话不知道如何表述具体情况。”陈敏说,“例如有些人就不能正确的传达地理信息,尤其是一些外来人员,对镇江还不了解,不能说出具体的位置,就只知道说这里出事了,结果耽搁了急救时间,造成更大的损失。”
那么,怎么做才能真正地提高呼救效率呢?
陈敏说,拨打120电话时,切勿惊慌、要保持冷静、讲话要清晰,简练易懂。首先要告知调度员病员所在的详细地址,不清楚具体位置时,可以告知附近标志性建筑物,然后告知调度员病员的主要病情、姓名、性别和年龄,并留下联系方式,方便联系。呼救后,如有可能最好有人去救护车必经路口或在门口等候,方便救护车最快赶到。(慧玲 心怡 赵玮 崔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