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 近日,七里甸街道的很多社区都在忙着扩容与改造。在反对豪华办公用房的大背景下,此举是不是有点不合时宜?面对记者的疑惑,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庆松笑着解释:我们这么做不是为自己,而是为群众增加公共服务用房的面积。
原来,无论是新建的二道巷、天和新城和万科社区,还是原有的四圩、五里社区,都在按照办公区域最小化,服务功能最大化进行装修和改造,新增了很多功能室和活动室,为群众留足公共活动的空间,方便群众办事和娱乐。
这是去年以来七里甸街道推行民生党建“三化”工程的一个缩影。
民生党建的第一“化”就是党员服务志愿化,引导党员志愿参加社会管理。目前,街道内部已经形成好邻里志愿协会,建立了党员妈妈、乐帮等14支志愿服务团队,推行便民一站式服务。机关干部、社区人员定期走访联系群众,每人挂钩联系不少于10户,每年参加志愿服务时间不少于24小时。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每月到社区服务至少1天。各村社区普遍建立“全天候服务机制”,实施网上网下同步跟进,快速为居民提供诉求反映、生活事务服务。
民生党建的第二“化”,是社区服务项目化。街道在每个社区建立网格,以楼栋建立党小组,住宅单元确定党员户,推动社区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为帮助村民实现增收致富,确立培训项目,邀请了党员志愿者为茶果种植户举办了别开生面的田间讲座,提供切实有效的技术帮扶;邀请投资超百万元的领富志愿者,以他们自身的创业经历,帮助失地农民转变就业观念,激励村民自主择业和创业。街道还申报了小荷初成社会组织培育、巧手编织坊等公益项目,实施社区服务项目化管理,开展微心愿、微服务、微榜样3大主题实践活动,要求各社区牵头对接建立响应式志愿服务平台,接受社会弱势群体预约,无偿上门服务。实行“九必访”制度,要求每名社区党员干部对困难群众必访、矛盾纠纷户必访、下岗失业人员必访、孤寡老人必访等,逐个建立电子档案,根据居民诉求,做到一呼百应,有的放矢地开展服务。
党建区域化是街道立足实际,扩大“公共服务”覆盖范围的又一崭新举措。随着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社区原有的功能已经很难满足群众的高层次需要。为了解决部分社区基础设施薄弱,文体活动阵地不全的问题,街道对辖区内的社区实施1+1共建结对帮扶。4000多平方米的新光华社区用房已经封顶,而它投入使用后,不仅面向本社区居民提供服务,还同时向附近的新城市花园社区及朱方路社区居民开放,彻底解决附近社区功能单一、服务功能不强的问题。(束志祥 王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