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   镇江新闻 - 要闻

去年镇江市12315受理手机投诉842件
消费者遭遇“三包”难 “人为损坏”成售后推责挡箭牌

发布时间:2015-01-09 01:24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金山网讯  随着大屏幕智能手机的普及,与之而来的投诉量却居高不下。昨天,记者从工商部门了解到,截至去年底,工商12315平台共受理手机类投诉842件,屏幕爆裂、外壳损坏、主板受潮、待机时间短等是投诉的焦点。然而,由于相关法规的缺失,消费者即使遭遇质量“陷阱”,也很难获得免费维修。

上周,镇江日报报道了市民王先生网购手机却遭遇“碎屏”的事情,前天王先生致电表示,由于难以维权,他选择妥协,自掏腰包寄手机去厂家维修,但厂家收钱后迟迟不修理。“从去年底买来到现在,手机只用了不到两天,但钱花了不少。”王先生说,遭遇“碎屏”后,厂家以“人为损坏”为理由,拒绝保修,为了能尽快用上手机,他选择向厂家支付了720元的维修费,“付钱的时候对方承诺两三天就可以修好屏幕寄回,但现在已经过了两周,商家一直以配件缺货为理由,要求他耐心等待。”由于商家再三失信,愤怒的王先生选择向厂家所在地的工商部门投诉,戏剧性的是当天上午投诉后,下午厂家就主动联系王先生表示已加急修理将发货。投诉两天后,昨天下午,王先生收到了修好的手机,他联系记者表示:“现在的商家,是逼着消费者投诉他们才重视售后服务啊。”

无独有偶,新年刚过,市民夏先生也遭遇了手机屏幕爆裂的烦恼。“去年12月,我在一家营业厅花2600元购买一台国产手机,使用了二十天,屏幕无缘无故就裂了。”夏先生说,由于还在三包期内,自己第一时间和商家联系,但对方检查后却表示屏幕爆裂是人为造成的,维修必须付费。不认同这一说法的夏先生多方投诉,甚至找到省内的检测站,希望能够通过科学手段证明手机自身存在质量问题。“我了解后才知道,手机质量的检测鉴定很复杂,如此一来维权成本太高不划算。”夏先生说,他只能自认倒霉,付费维修手机。

采访中记者发现,“三包”期内遭遇手机质量问题的消费者往往难以获得免费维修,“人为损坏”成了商家最常用的挡箭牌。镇江工商局12315申诉举报中心负责人辛扬发表示,手机售后维修认定的人为损坏主要包括两点:一是手机进水,二是手机发生磕碰挤压,“在去年的842件手机类投诉中,有92件都涉及‘人为损坏’维权受阻,例如屏幕爆裂、外壳裂开的问题大多由消费者自己买单。”记者了解到,目前江苏省内只有一家位于南京的手机检测机构,但一般只能鉴别手机的真伪,对于手机是否进水和发生磕碰等“人为损坏”无法鉴定。“由于缺乏相关的规定和检测手段,手机是否人为损坏很难判断,如此一来,商家的售后维修点就掌握了话语权。”辛扬发表示,介于这种情况,消费者在购置手机时应选择信誉良好的商家,并事先询问好售后的内容,双方明确约定,“如果真的遇到这种投诉,以目前的情况,工商部门只能协调,让当事双方各让一步,解决维修的问题。”(李溟)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耿业宏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