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 20多年前,一部《渴望》风靡大江南北,剧中的女主角刘慧芳作为贤妻良母的典型,成为不少人心中最理想的妻子、儿媳妇人选。在金山街道杨家门社区,也有一位名叫“惠芳”的好儿媳,说起她,周围的左邻右舍都认为“这个惠芳不比那个慧芳差”。
这个“惠芳”姓潘,住在宝塔路横街73号303室,今年57岁,个子不高,走起路来特别有精神,一开口总是乐呵呵的,眉眼神情里丝毫没有长年照顾两个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的烦躁之情。
扛起重担干多份家政无缝衔接
“这是我们应尽的义务。”面对别人的夸奖,潘惠芳有点不好意思。潘惠芳的公公钱老先生今年95岁,婆婆今年89岁。2002年,公公婆婆身体开始变差,基本上不太能自理。而那时候,潘惠芳已经下岗,在外面做着好几份家政,老公钱世平在碧榆园做后勤工作,虽然收入不算太高,好在还比较稳定,儿子刚刚考上大学。
“两个老人生活不能自理了,我们做儿子、儿媳妇的怎么办,总不能不管不问吧。”潘惠芳和老公商量,儿子还在上大学需要用钱,两人自己都还需要缴纳社保,什么都不干专职照顾老人也不现实,“我还继续干家政,你把碧榆园的工作辞掉,靠着老人找一份就近的夜班临时工,这样我们两个人就能够轮出时间来照顾他们了。”
“别人都问我,你一个人干那么多份家政,还得腾出时间来照顾两个老的,你是怎么做到的?其实,只要时间安排合理,完全不是什么难事。”潘惠芳说得很轻松,可是看看她的“时间表”就知道这是多么的不轻松。“早上四五点钟起来,先把自己家里收拾收拾,做点早饭,然后帮一户人家买菜,买完菜之后去另一户人家接孩子上学,之后再去一户人家打扫卫生,中午去帮早上买菜的那家做顿午饭……”潘惠芳就这样把自己的时间一直“无缝衔接”到晚上。“公公婆婆那儿的活,我都是晚上去干,白天老公看着,晚上我买完菜过去,把他们换下来的衣服洗了,卫生打扫一下,把第二天的饭做好,这样第二天只需要加热一下就可以给老人吃了。”所有的事情忙完,往往都要到深夜了,这种一天只睡几个小时的日子,潘惠芳一直过到了2007年。
悉心照料做后勤工作细致入微
2007年,儿子大学毕业有了正式工作,经济上的压力小了。“我就跟老公说,现在我们经济上没有那么紧了,你不要再工作了,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照顾老人身上吧。”就这样,钱世平专职在家照顾两位老人,潘惠芳则依然负责后勤工作。
为了方便老人坐轮椅进出,潘惠芳两口子在四牌楼附近的小区一楼租了一间房子。只要有太阳的日子,潘惠芳就会和钱世平一起先给公公穿戴好,抱上轮椅,然后由钱世平推着到外面晒晒太阳。个把小时后,钱世平会把公公推回来换婆婆。
因为婆婆有糖尿病,潘惠芳对老人的饮食特别上心。担心外面买的包子馅放糖太多,潘惠芳总是自己动手蒸包子、包饺子;公公婆婆牙都没了,家里的饭菜大多以汤汤水水为主,排骨汤、鸡汤……她换着花样让公公婆婆吃好;公公婆婆不能直接吃水果,潘惠芳就买一些适合糖尿病人吃的水果,每天下午榨果汁,天冷的时候,怕老人喝凉的闹肚子,她会将果汁在微波炉里转10秒钟,据说这个10秒钟是她自己摸索出来的,既不会太凉,又不会破坏果汁的口感……
说起这个好媳妇,杨家门社区副书记宋国琴还说了一个细节:夏天的时候,她去看望两位老人,发现分床而睡的两位老人床上都有两床席子,一床大,一床小。一开始她不明白,问潘惠芳为什么要这么做。原来夏天的时候为了保证两位老人不因长期卧床而生褥疮,潘惠芳每天都会给公公婆婆换席子,大席子垫着不动,小席子则是一天一换,一天一洗。冬天的床单也是如此,除了大床单,老人的身下还会再垫一床小点的床单,及时换、及时洗。“别看我家两位老人卧床那么多年了,从来没有生过褥疮,老爷子做过造瘘手术,造瘘口也从来没有发炎过。”对于自己的护理技术,潘惠芳特别自豪。
如今,潘惠芳的儿子已经结婚,“我心里有点为难,他们工作忙,万一有了孩子,我总不能不管不问吧,可是要帮他们照顾孩子,肯定就不能像现在这样全部心思放在两位老人身上了。”因为有这层“小心思”,潘惠芳一直没有催过儿子要孩子。(朱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