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   镇江新闻 - 要闻

《镇江沦陷记》,铭记历史的沉痛回忆

发布时间:2014-12-13 00:19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金山网讯 从1937年到2014年,77年的时间,可以让很多发生改变。然而,有一份记忆,历经77年依然让人心痛;有一种信念,不管时间如何推移,都让我们更加坚定,那就是铭记历史,祈愿和平。让我们顺着时间轴,读一读镇江的“拉贝日记”——《镇江沦陷记》。

1938年,《镇江沦陷记》记了些什么

1937年12月8日,对镇江人来说,是一个永远无法忘怀的黑色日期。这一天,镇江沦陷,距“南京大屠杀”仅有5天。

“南京大屠杀”举世震惊,然而鲜为人知的是,镇江沦陷时已有惨绝人寰的“镇江大屠杀”。张怿伯1938年所著的《镇江沦陷记》里,记载着镇江的那段黑暗痛史。

《镇江沦陷记》主体内容分为9个单元,分别为“沦陷前之种种”“一二·八日寇陷镇江”“劫掠”“奸淫”“烧杀及伤害侮辱”等日寇罪行,“拉夫、烤火、住房、作践、吃食、榨取”等沦陷区的生活实录,还有“笔者的感想”、补充见闻“杂录”以及“逃亡后之所闻镇江消息”。所记日寇在镇江烧杀淫掠暴行计56件,其中属于作者本公司、自身,以及公司人员各家属遭遇21件。

书中记载,日本鬼子在烧房之外,还活烧中国人,尤其是被捉伤兵。作者亲见东门、黄山、七里甸附近都有被烧焦的尸体。焦山被日军占领后,搜得中国士兵七八人,“立被捆缚,带至天王殿前,或遭枪杀,或遭火焚,其被火焚者,先遍身浇以油质,既着火,立成火团,不见人影,惟号叫之声,则遥远可闻。在旁敌军,意态自若,引以为笑乐。片刻惨声顿绝,敌即以枪刺挑之投入江中。天乎!其残暴有如此也!”

在日本对华侵略战争中,中国妇女所遭受的灾难尤为深重。《镇江沦陷记》中记载:“镇江妇女处境,无异人间地狱,所受苦难,罄竹难书,实为国家社会,永不能忘之惨痛。鬼子兵从一大早,直至夜晚更深,成群结队,携带长枪、手枪、利斧、刺刀等杀人武器,面目狰狞,穷凶极恶,穿梭不断地走入人家,任意穿房入室,搜寻妇女,一被见到,如同饿虎扑羊。”

当年的镇江人到底有多少惨遭屠戮?在市烈士陵园警示碑上,刻着这么一段话——侵华日军入据镇江,肆意焚烧、奸淫、屠戮,烧毁房屋达16700余间,奸淫妇女数以千计,横遭凌辱杀害的妇女,散发赤体,积尸满道,罹难同胞不下万人。据当年伪镇江自治委员会调查显示,原有21万人口的镇江县城,截至1938年3月底,城区(原省会范围)人口仅剩35418人。

张怿伯在《镇江沦陷记》里不仅记载了侵华日军的种种暴行,更号召同胞协力抗敌,“没有了国,就没有了一切……家国两个,实在分离不开,国土既失,家业亦难保矣。未遭铁蹄蹂躏下的地方同胞们,趁早尽量出钱出力,帮助国家抗敌,卫国就是保家,救国就是救自己,切弗作壁上观,坐失机会,及至国破,家也随亡,那就悔之无及了。”

2007年,《镇江沦陷记》终于回归故里

如果要评2007年镇江十大文化事件,《镇江沦陷记》手稿的回归无疑是最轰动的一件。对于镇江人而言,《镇江沦陷记》手稿不仅记载着日军侵华罪行的“耳之所闻,目之所见”,更是一份相当厚重的文化遗产,凝聚着浓郁的乡土之情、爱国之情。然而,手稿的回归之路走得却并不那么容易。

据曾参与《镇江沦陷记》手稿拍卖的市图书馆副馆长、市文物商店原总经理王鸿介绍,自《镇江沦陷记》面世起,历经数十年动荡岁月,当年由张怿伯自己印刷的书目前所知仅存两本,其中一本,由张怿伯藏在地窖中的那册《镇江沦陷记》已回归镇江,而另一本则是1946年张怿伯依照地窖所藏蓝本重新誊抄的手稿,上世纪80年代,手稿现身扬州古籍书店。1998年初,扬州古籍书店又将手稿送到北京参加拍卖。

在1998年5月8日北京中国书店的春季拍卖会上,围绕这部手稿的竞价持续了将近10分钟。拍卖前,镇江电视台曾在全市发起募捐,组成镇江市民代表团到北京参加拍卖。他们预估成交价不会超过10万元,没想到在现场遭遇志在必得的竞争者,争夺从8000元一直拉升到12.65万元才落槌,最终经验不足的镇江人未能拍得手稿。

没想到,时隔9年,2007年11月,当时竞得此物的香港藏家让这本《镇江沦陷记》手稿在北京城再度现身。镇江宝华物流董事长童财宝得知消息后,立即表示愿意不惜代价将手稿拍回,并特请在京友人以自然人身份代为竞拍。而镇江的媒体也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没有做有关拍卖的报道,让其他竞拍者放松警惕。12月1日,拍卖手稿以8万元起拍,最终以107万竞拍成功。

2007年12月8日,我市隆重举行了“镇江沦陷70周年警世教育大会”,会上举行了《镇江沦陷记》手稿捐赠仪式,童财宝将从北京拍回的手稿交给市博物馆永久收藏。

2014年,《镇江沦陷记》激励我们前行

从2007年《镇江沦陷记》手稿回归家乡,如今已过去7年。这7年里,数十万计的镇江市民接受到《镇江沦陷记》的爱国主义教育,一万本根据手稿编印的《镇江沦陷记》几乎全部免费赠予市民。这本镇江人的“拉贝日记”,正激励着镇江人,在新的时代勇往直前。

“在我市得到《镇江沦陷记》手稿前,很多老镇江都在打听《镇江沦陷记》的去向。”王鸿说,老一辈的镇江人大多知道有《镇江沦陷记》这本书,却因为当年印刷数太少而无缘得见。他印象最深的是当年90多岁的方珍伯老先生,总是拄着拐杖,一次次地去文物商店。为此,在得到手稿后,王鸿第一时间将影印本给老人送去,圆了老人的一个心愿。

“不管是对于老镇江,还是青少年,这本《镇江沦陷记》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市博物馆馆长杨正宏告诉记者,《镇江沦陷记》凝聚了深厚的爱国爱乡情怀和崇高的民族责任感,既是一部具有历史意义和政治意义的纪实作品,也是研究中我国近代史极具史料价值的重要文献,因此,手稿回归后,市博物馆开辟专门展柜进行展览,并通过恒温恒湿库房进行保管。为了更好地发挥《镇江沦陷记》的教育作用,市博物馆还每年不定期深入社区、学校、工厂、农村进行巡回展览,开展《镇江沦陷记》讲座,“回归7年来,受教育人数已达几十万,《镇江沦陷记》里的民族精神,必将被后人一代代传承、学习下去。”(古瑾)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邓宇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