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   镇江新闻 - 要闻

生态立市筑梦美丽镇江

发布时间:2014-12-12 23:27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金山网讯 时已初冬,但在景色宜人的南山绿道,每天早晨和夜晚,都会有许多市民前来散步、休憩、深呼吸。有时,外地嘉宾亲朋来镇,绿道也成了他们考察游玩的目的地。随着南山北部景区即将建成开放,整个南山风景区旧貌换新颜:粉尘污染严重的企业搬迁了,脏乱差的棚户区不见了,这里处处林木葱茏,绿草如茵。

“悠然见南山”成为镇江人的自豪与骄傲。而南山的华丽转身,正是镇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的缩影。

特别是近两年来,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转型发展提出的三项重点任务要求,我市坚持“生态立市”战略这一主线,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经济和社会发展全过程,建设美丽镇江的梦想一天天照进现实。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7月30日,我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可谓“双喜临门”。当天,省委召开常委会议,《镇江市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获讨论通过。几乎同时,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第一批)的通知》文件传来,镇江榜上有名,正式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两件喜事接踵而来,镇江有何生态家底,又将探索一条怎样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过往3000多年,镇江的山水自然禀赋独具魅力。“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然而,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天下第一江山”也曾蒙上灰尘。如何破解“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取舍矛盾,镇江人经历了长久思索,直至最终确定“生态立市”战略。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年初,我市编制《镇江市主体功能区规划》。通过这一规划设计,全市以乡镇(街道)为单位被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适度开发、生态保护“四大区域”,并由此划定具有刚性约束的生态红线,力争2020年将全市的建设空间控制在30%左右,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保持在70%左右。

为确保生态战略高效推行,探索与设计还在更多的体制机制领域展开:构建绿色政绩考核机制,推出政府购买环保公共服务,率全省之先建立生态补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排污权交易等环保制度……这些制度创新,既是作为“改革试点”的先行先试,更保证了镇江的生态文明建设将以法治方式推进。

11月28日,《镇江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经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这是自确定“生态立市”战略以来,我市“顶层设计”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作为十八大之后,全国为数不多的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发展主战略的城市之一,镇江的生态路一开始就且行且试,制度层面的探索尤具意义。

低碳城市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分,也承载着镇江人的创新智慧。2012年11月,镇江被列为全国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就在这一年底,全市一揽子推出低碳“九大行动”,并在随后提出碳峰值、建设碳平台、实施碳评估、开展碳考核。“四碳”创新及其践行效果,一时间让镇江备受中外关注。

如果说规划设计瞄准了美好未来,那么更多务实举措则在构筑幸福当下。这几年,我市严格保护境内235座山体,并通过建设山体公园向市民开放主题山;多轮整治“一湖九河”,提升水环境质量,打造景观水;对谏壁片区和韦岗地区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去年以来,仅索普一家企业的生态化改造就投入超3亿元。

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和欧盟委员会气候行动委员康妮·赫泽高一行,来我市考察低碳城市建设。赫泽高女士由衷感叹:这真是一个非常绿、非常美的地方。

建设“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句容市华阳镇汤家边自然村老党员汤远征家,坐落在绿树环抱之中,屋前还有一方清澈的池塘。81岁的汤老从城里退休后回乡养老,近些年生活得越来越惬意。10月底,省长李学勇调研茅山老区时曾登门看望汤远征,也肯定汤家边村生态好很宜居。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像汤家边这样的村子,在山青水秀的句容不知凡几。近年,这座国家级生态市(县)发挥自身生态优势,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全镇江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从1977年到2013年,镇江城镇人口由32.8万人增至207万人,城镇化率由13.5%提高到65.4%。

在城镇化建设的同时,我市始终强调城乡一体和质量并举。今年5月30日,全市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会议召开,会上印发了《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意见》和《镇江市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2014-2020年)》。坚持“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原则,让生态保护和城镇化建设互动并进,被明确为“镇江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句容后白的探索,就为全市“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供了成功范例。

在城镇化过程中,不少农民因为不愿离地,深感“被上楼”。后白镇的福源小区住着7000多名“洗脚上楼”的居民,很多人出于习惯和生活需要,依然眷恋土地。为此该镇在小区附近租了300亩土地,投资800万元建成“幸福菜园”,按每户1分地分配给居民,既解决了“菜篮子”问题,又顾及了他们的土地情结。省委书记罗志军称赞,“幸福菜园对于降低居民生活成本、促进和谐社区建设很有意义。”

丹阳市界牌镇为全市的新型城镇化,也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这座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通过空间整体规划、人口整体过渡和管理整体对接,目前全镇8万多人几乎全部就业和生活在城镇,基本实现了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由“乡”到“城”的整体转变,被誉为新型城镇化的“界牌模式”。

以绿色发展适应经济“新常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一理念已深植在镇江人心底,并被不断践行。近年来,我市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

2013年初,我市全面推动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划定20个先进制造业特色园区、3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30个现代农业园区。“三集”发展旨在更节约有效地利用各种要素资源,为镇江腾出更大生态空间,却也让很多企业乃至产业,经历了凤凰涅槃式的洗礼。全市的园区规划确定后,不少企业在向园区搬迁过程中,完成了自身的转型升级,企业向园区集中推动了产业向高端集聚。

同样为了适应生态要求,这两年我市大力发展高技术、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产业,大幅提高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这也促进了镇江原本“偏低偏重”的产业结构,逐渐“调高调优调轻”。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48.0%,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占规上工业销售比重44.4%,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服务业在旅游业、文化产业和现代物流业“三驾马车”的快速拉动下,对经济的支撑力和贡献度进一步增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达到43.6%。而现代农业的“三集”发展成效尤其明显,30个园区产值同比增长22.1%,高出全市平均8.2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上月初,镇江高新区正式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同时纳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板块。至此,镇江经济版图东西分别有了国家级的开发区和高新区,经济体量与质量都迎来两翼齐飞。

此外,我市还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变“废”为“宝”。围绕钢铁、水泥、化工、电镀等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逐渐除“旧”迎“新”。去年,全市关闭化工企业61家,淘汰其他落后产能企业35家,今年再次关闭化工企业57家,淘汰其他落后产能企业132家。

污染的落后产能企业出局,环保的高新技术项目落地,镇江的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转型不断深化,“积小胜为大胜”。一方面,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另一方面,拥有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更使镇江长远发展有了最大的本钱。

……

从城市到乡村,从工业到农业,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生态立市”梦想正在成就美丽镇江现实。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邓宇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