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 扬中市纪委曾用一纸问卷“你最不放心的是什么”,面向该市79个行政村(社区)让群众吐槽。在数千条村民填写的“不放心处”,梳理归类出几个重大事项——村里的钱袋子有没有漏洞?村级公共资源项目有无猫腻?议事决策是不是符合民意……扬中通过积极探索和创新,把这些“?”一个个拉直。
扬中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姚敬源告诉记者:“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就是要呼应群众的关切,堵住权力行使的每一处漏洞,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财务“第三方”审计、“双代管”
从2013年开始,扬中市引入“第三方”审计,将村级财务收支情况作为审计的重要内容,计划用5年时间将全市所有村(社区)轮审一遍。去年以来,已审计31个村(社区),审计资金总额9256万元,发现问题45个,提出整改意见102条,处理相关责任人16人。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扬中积极创新村级财务监管新模式,在镇一级设立村级财务结算中心,实行村级账务、资金“双代管”,实现了账簿设置统一、报账时间统一、会计核算统一、票据管理统一、财务档案统一,村级财务实现了可喜的变化。以三茅街道为例,“双代管”实施半年来,辖区村级收入同比增加5.3%,清收往年欠款600余万元,公益事业和民生项目投入达3600余万元,相反非生产性开支却大幅度减少,特别是招待费同比减少36.5%。
此外,重新修订了《扬中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制度》,制定出台了《村(社区)干部十不准》,从财务管理、资产处置、招标投标等方面划定纪律红线。
规范镇村资源项目交易招投标
“28万第一次,28万第二次,28万第三次!成交!”主持人落槌,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一幕上演在扬中市开发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兴城村鱼塘租赁招标会上,这片30多亩的鱼塘,通过交易平台,租金从原来的5年20万元,提高到了28万元,远远超出了村民的预期。
扬中于2012年在全省率先成立镇级公共资源交易站,实行“统一进场交易、统一进行管理、统一接受监督”。除按规定进入市级招投标大市场交易的项目外,对镇、村预算价在50万元以下的建设工程项目、金额在5000元以上的物资采购、预算价在10万元以下的产权交易等镇村公共资源交易,统一纳入中心实行公开竞价,强化对资产、资源处置等行为的监管。
如今在扬中,大到乡镇的污水处理工程、道路建设,小到村里的河塘承包、厂房出租,凡是带有“公”字头的镇村资源交易,全部统一纳入规范的招投标管理,在阳光下运行。2013年来,进场交易工程已达396个,总额1.45亿元,节约资金2118万元。
事权真正进到“笼子”里
今年1月份,开发区兴隆社区居民周祥等11名村民提议对西11组田埂进行修筑,分片干部方博立即将提议汇报给社区“两委”,经与居民核实和社区“两委”商议后予以立项,并签订双向承诺后实施。
兴隆社区党委书记徐子平告诉记者,今年来,社区先后通过提(询)议方式实施了村组道路修整加宽、坝头涵管埋设等多项村级事务,群众满意率高达95%以上。村民认为:“以前,觉得村务只是村干部的事,关心不多,连村里做了哪些事都不大清楚。现在,村里要做什么事都征求群众意见,我们需要村里做什么也都能提,真正找到了‘当家’的感觉。”
去年9月以来,扬中在已建立的村纪委、村监委双重联合监督模式的基础上,推行以“群众提(询)议、‘两委’商议、大会决议、代表评议,立项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村监委会监督、村纪委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级事务民主监督“432”工作法,实现了更规范更有效的监督。“办事村民点题、实施村民参与、结果村民评议”,让群众为村权力“笼子”上了一把“锁”,确保了村务决策实施“不跑偏”。目前,“事前点题、事后监督”的这套以民为主机制已经覆盖全市所有村(社区)。 (孙薇 蔡小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