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 近日,金存启先生从北京回到镇江,应邀来到报社就“磨笄山上的纪念塔”与部分文史爱好者座谈。
金存启最早提出磨笄山上有一座抗战胜利纪念塔,晚报对此事作了近一个月的连续报道,引发了我市读者和网友对那段历史的极大关注,大家努力将山上那座倾倒的塔身翻转以求得碑文:“江苏省胜利复员纪念塔”。
在完整看到塔身文字后,金存启立刻明白:这座倾倒的塔,当年自己和同学上山的时候,确实也看到过,还对篆体字进行过研究。不过,它却不是自己记忆中的那座抗战胜利纪念塔。当年见到的抗战胜利纪念塔,应该是能够从山下或者远处看到的,更为高大。他清晰地记得塔身文字是繁体楷书,“胜”字和“战”字均是繁体。
“站在胜利复员塔边的小路上向山顶方向看,山顶为一片开阔地,在开阔地的中央,即山顶最高处,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纪念塔——抗日战争胜利纪念塔,塔的落款为‘江苏省政府’,该塔的特征是塔的背面呈流线型,塔上的字体都是楷体,写得非常漂亮,上部的十二角星和塔上的字都是突出的,涂以蓝色,底座为两层,第二层的侧面镶有白色大理石,大理石上刻字记录了建塔的有关信息,由于这座纪念塔高大,又在山的最高处,所以在镇江只要能看到磨笄山的地方,都能看到这座纪念塔。”金存启经仔细回忆,肯定地告诉我们,山上有两座纪念塔。
而对于目前这座塔塔身上的篆体文字,记者也注意到有网友提出质疑:如果是为了纪念抗战胜利乃至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理应采用当时庄重大气广泛采用的楷体。
直到求得塔身的碑文,对“磨笄山上的这座塔”的求索整整一个月。这段时间内,年近七旬的金先生在位于北京的国家图书馆苦苦搜索相关的信息。“胜利复员”,《辞海》这样解释:武装力量和一切经济、政治、文化等部门从战时状态转入和平状态。而金先生在民国三十七年9月的《申报》上发现有新闻提到这个说法:“新任省主席丁治磐将军近日莅镇了,这是胜利复员后江苏政局的一个重大变动。”
在众多市民提供的信息中,金存启先生最认同张保玉老人的回忆。“这是一座抗战胜利纪念塔,只是底座上有植树以示纪念的字样”。“当年植树立塔是为了纪念抗战胜利。”看完张保玉老人对塔的描述,金存启觉得这座塔似乎就栩栩如生的立在他眼前。
“江苏省胜利复员纪念塔”是个真实存在的,它记录了我们中华民族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经历了千辛万苦战胜日本侵略者,终于进入和平的历史。对于这座塔,我们希望能找到更多的确实资料,而对于金先生所说,原来在山顶的“抗战胜利纪念塔”我们更希望能知晓它的信息。镇江人民在抗日战争期间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就像金先生所说,本着对历史的尊重,我们不能忘记过去。(记者 何菁 戴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