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 “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当代、启迪未来”,在市档案馆查档大厅,这十六个字挂在主墙上,浓缩了馆藏档案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以及服务民生改善中的不可替代的功用。
如今,是哪些部门单位和市民会来到档案馆,他们又查些什么档案,各类档案的利用率如何?昨日,记者从市档案馆了解到,今年以来全馆利用档案数量为772人次、3002卷次,其中:计算工龄、工作查考、编史修志(经济建设)档案利用率列前三位。并且,档案在服务民生方面的作用越发显现。
计算工龄的明显增多
市档案馆提供的一份档案利用统计台账显示,到馆中查找计算工龄的市民越来越多,利用率已经位居各类档案之首。今年以来,全馆为计算工龄提供查档服务384人次、728卷次。
7月上旬的一天中午,镇江元件厂的6位老幼儿园职工来到查档大厅查阅他们厂的一些资料。他们想要查询能证明他们厂是国有企业的文件,从而可以享受职教待遇,提供工资证明。工作人员放弃了中午吃饭及休息时间,为他们翻阅了大量的案卷,仔细查阅,认真推敲,终于找到相关证据。其中包括市电子工业公司相关文件共计十多卷,工作人员前后为他们免费复印了45张。
据市档案局保管利用处彭清清介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30多年的不断向纵深推进,一大批企业改制、重组、破产,造成企业职工岗位变动和身份的转换,在到龄办理退休手续或涉及工资待遇调整时,即面临工龄如何计算的问题,他们于是到档案馆找查以前的工龄,这方面的档案利用需求成为一大热点。
编史修志的研究利用
编史修志、修家谱、社会科学研究,一些高校学者、研究人员或本地市民,也会因为这方面的需求到档案馆来查找相关档案,他们查档内容包括名人档案、历史材料、家族资料等。
在丹徒区档案馆,有一位老干部于今年来馆查阅家谱资料,为的是撰写《张氏家谱》。他在写作过程中发现原丹徒县有两个张巷,一个是石桥乡新华村委张巷村(现属姚桥镇庒基村委会张巷村),另一个是三山乡的张巷村(今丹徒宜城街道张巷社区),他想要查明自己想找的张巷是哪个。在调阅馆藏档案的《润东张氏宗谱》后,他发现这次修谱的张氏家族在当时三山的张巷村,从而为修家谱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据市档案馆调档资料统计显示,今年以来,该馆为编史修志而来查档的市民,涉及28人次、237卷次;此外学术研究24人次、314卷次。
为工作查考提供依据
“馆藏档案为城市文物保护提供帮助,这样为工作查考提供依据的事例有不少。”彭清清对记者说。
她讲述了一个前不久发生的案例。美国著名作家赛珍珠的“镇江故居”位于润州山路6号。2002年10月,这处故居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随着润州山路地块的拆迁改造,市委市政府决定将赛珍珠故居的保护范围扩大,今年6月下旬,市规划局用地处的工作人员多次来到市城乡建设档案处(馆),全面了解并查阅了赛珍珠故居周边单位及建筑的建设年代和结构情况,用于相关专家研究和制定赛珍珠故居文物保护范围。他们先后调阅了赛珍珠故居周边的建筑资料20多卷,拷贝了20多张劳动路登云山边半导体厂住宅、人防宿舍等单位的建筑报勘图纸。馆藏档案为这处文物建筑的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市档案馆统计数据表明,今年以来,该馆工作查考160人次、789卷次;为服务经济建设查档服务28人次、63卷次。
服务改善民生显功用
今年3月底的一个风雨交加的上午,市档案馆查档大厅来了两位查档人员,满脸愁容。经查档人员主动询问,原来查档市民王秀华的兄弟在台湾过世,逝者遗愿是落叶归根。但是其妹王秀华要去台湾接回兄弟的骨灰需证明他们的兄妹关系。王秀华既要面对亲人离世的痛苦,又要尽最大努力完成其兄弟的遗愿。她把希望寄托于档案馆,希望能帮助她找到证明档案。
工作人员安抚了王秀华的情绪,让她不要着急。最终通过翻阅档案,提供了公证处的档案,并免费复印了一张亲属关系公证书,为他们完成逝者的遗愿提供了方便。
服务民生改善,档案资料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了解,仅今年以来,市档案馆为文化教育等民生事业提供的查询服务,达到12人次、75卷次。
(通讯员 龚君 记者 干光磊)
相关链接
居民利用身份证就能查档
金山网讯 今年9月份,市档案馆创成江苏省4A级数字档案馆。为进一步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进度,该馆在二楼查档大厅服务窗口增设档案利用身份证登记功能,并于10月24日正式运行。
据介绍,市民前来该馆查档,只需将身份证放入读卡器上,即可自动读出利用者的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等个人基本信息,并自动生成《镇江市档案馆档案调阅单》。此功能既大大缩短了手续的办理时间,又方便了查档利用工作,更好的为查档者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