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 美国普尔利斯将与我国央企合作,在镇江高新区建立核电发电设备方面的重点实验室,项目进入关键阶段。10月20日,对于该公司亚太区总裁大卫·泰勒来说,是一个值得兴奋的日子,“镇江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与苏南8家高新区进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板块,将为新项目落户带来更多政策驱动。”
这一天,对在镇投资者来说将带来重大机遇,对镇江发展来说,更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从地方设想到国家战略,梦想成真的旅程,注定不同寻常。回首创建之路,一边抢抓机遇申报创建,一边凝神聚力转型升级,这是镇江精气神的提升之路。
争创“国字号”高新区的梦想,因何而来?
2012年上半年,我市提出要走“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一体”就是主城区,打造山水花园城市;“两翼”之东翼是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提升经济体量,冲刺全国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20强,西翼则依托镇江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区,提升经济质量。2013年,在“一体两翼”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生态文明先行区”战略构想,并于今年被确定为首批57个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之一。这些上层设计,都为创建国家高新区开篇破题,指明了方向。
2013年5月,省政府印发了《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十二五”期间推进计划(2013-2015)》,明确了“支持镇江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从此镇江梦想上升到战略高度。由市委副书记、市长朱晓明挂帅的创建高新区领导小组,“一线”推进成为工作常态。
事实上,这个梦想,早已在润州工业园区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起航。
规划先行,为“国字号”自抬门槛。早在2005下半年,润州区就委托江苏科技大学编制润州工业园区产业规划,其后又委托中科院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江苏大学、天津大学等编制产业规划。2013年12月根据江苏省科技厅关于省级高新区“一区一战略产业”的要求,经省科技厅专家评审,镇江高新区重点发展船舶与海工配套产业。8年来,总投资160亿元的21个项目,因不符合上述产业规划而被镇江高新区“拒之门外”,“镇江高新区的高起点产业规划,为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预留了发展空间。”专家刘会武这样评价。
“一年突变、两年大变、三年巨变”,4平方公里土地上,几乎每天都有小变化,串起了巨变。镇江中船设备有限公司船用低速大功率柴油机项目落户时,企业负责人曾这样感慨“镇江速度”:“两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村庄;两个月后,不仅完成380亩拆迁,而且土地平整到位,不可思议!”据统计,润州区累计在该园区投入建设资金18.9亿元,为大企业、大项目落户拆迁2200户、40多万平方米,实施了硬环境的“九通一平”。
高效打造的“镇江速度”,带来的是“镇江高度”——产业集中集约集聚发展。2012年润州工业园区升级为省级高新区时,船舶与海工配套园、水科技产业园、惠龙港国际钢铁物流基地、镇江知识城等产业“三集”的脉络已然清晰,此时,创建国家级示范区的信心也更加坚定,“信心,源自产业发展、项目落户。”镇江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刘晓虎介绍,总投资100亿元的镇江美的城项目,将带来镇江高新区产城融合水平的提升;中船动力有限公司船舶及海洋工程动力集成系统产业化项目,中国能建集团华东电力装备项目,推动高端装备产业研发制造向镇江高新区集聚;惠龙e通电子商务项目的建成,则将在高新区掀起互联网经济的热潮。
此外,近年来,镇江高新区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依托船用中速柴油机领域唯一的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等平台载体,加大科技元素的投入。目前,镇江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技术交易市场“一中心两市场”也在加快建设中。截至9月份,在手授权发明专利已经超过5件,提前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创建的信心,还来自“政策特区”的有效尝试。比如在镇江高新区船舶与海工配套产业园试点,推行市场化运作,设立江苏北欧海工科技管理园,形成“园中园”,采取更为灵活的政策,由企业自行招商,区政府限定招商产业范围、亩均投入和亩均产出,同时授权该企业成立了园中园管委会。目前由挪威华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挪威长城集团公司董事长戴成方与挪威安德森控股公司联合投资,先后自费200多万挪威克朗,在挪威、德国引进4个项目落户园区,成为我市“以外引外”的成功典范。
镇江高新区“晋级”消息传来,大卫·泰勒立即给总部打了一通电话:“将核电分离叶片的中国研发中心设在镇江高新区,进一步加强与镇江、高校科研单位的合作,提高我们新产品在中国、亚洲市场的占有率。”
不难想象,装上国家级发展“引擎”的镇江高新区,将在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等重大机遇面前,释放叠加优势,进入高科技力量更集中,产业元素更丰富的新时代。刘会武认为,镇江“一体两翼”的格局,也因“两翼”的国字号分量,而为新常态下的发展提供驱动力。(朱婕 郁南 秦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