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2014“非遗”传承系列讲座进江大

发布时间:2014-10-22 21:50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金山网讯  10月22日下午,一场以《江南婚育文化与白蛇传的演变》为主题的讲座在江苏大学一号楼16楼文法学讲堂举行。

    据活动主办方江苏大学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组织开展“非遗”传承系列讲座,是为了更好地开展非遗传讲与传承活动,让更多的青年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民俗文化、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

    据悉“非遗”传承进江大的镇江市“民俗讲堂”课程活动,将以镇江地域民俗文化与非遗项目为中心,扩展至全国不同类型的非遗传统文化背景的挖掘与宣传,让青年学生在了解非遗的历史与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切身投入到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实践工作之中,成为非遗传承的重要力量。

    本次讲座特别邀请了江苏大学民俗学博士余红艳主讲。

    以下是记者与余博士的一番对话——

    记:余老师,能否结合您个人的情况,谈一谈为什么牵头开设镇江市《民俗讲堂》?

    余:我是江苏大学中文系教师,2011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开始攻读民俗学博士。读博过程中,在导师田兆元教授的建议和指导下,加之我在镇江工作和生活等缘故,逐步确定以镇江民俗文化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后来又确定为自己博士论文的选题。随着学习和研究的展开,我对镇江民俗传统文化关注日深,也越来越感兴趣,进而在学校和市文化部门有关领导的支持下,开始以江苏大学为科研与实践基地,开展一些民俗传承活动。开设《民俗讲堂》,属于民俗传承活动的一个部分。

    记: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几年您围绕民俗传承所作的相关工作吗?

    余:这几年,最值得一提的是设立了高校非遗传承基地,开设非遗知识讲堂。2012年11月15日,江苏大学文法学院与镇江市民间文化艺术馆合作,在江苏大学设立了“白蛇传江苏大学传承基地”,与此同时,江苏大学文法学院在镇江市民间文化艺术馆挂牌设立“江苏大学民俗文化研究实践基地”,全面开启高校与地方非遗单位就非遗保护、传承的合作。并成立了“江苏大学薪火非遗传承协会”,由我担任指导教师,以大学生为非遗传承主体,积极开展高校非遗传承与保护的相关活动。

    这期间,我们先后邀请国内知名民俗学家、非遗保护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所长田兆元教授,镇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吴林森,镇江市民间剪纸艺术家陈秀红等专家学者与民间艺人,走进江苏大学开设非遗知识讲座,江苏大学“镇江民俗讲堂”的非遗传承教学,也随之开启。我今天主讲的《江南婚育文化与白蛇传演变》,算来已是“民俗讲堂”的第五讲。“民俗讲堂”的每一讲,都是以传播镇江地域民俗、非遗文化为主题,旨在让大学生更多的了解非遗、参与进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工作之中。

    此外,江苏大学薪火非遗传承协会自成立以来,多次以“高校里的端午节传承”、“白蛇传镇江传承”等为主题,设立调查问卷,了解非遗在高校的传承现状,并组织大学生开展“我的家乡,我的非遗”演讲比赛、“寻找镇江非遗传承人”系列活动,多渠道、多维度地思考非遗传承的新路径,在江苏大学掀起了非遗知识竞答、非遗传承我参加的良好风气,“江苏大学民俗文化研究实践中心”还荣获了江苏省青年志愿服务行动组织奖。

    记:在您开展民俗传承活动,大学生都积极参与了进来是吗?

    余:大学生是民俗传承的未来,是希望所在。在开展相关活动时,我们的一大宗旨就是尽量让学生参与进来。为此,近几年我们另外一个值得称道的活动,就是把民俗学上的田野调查和学生的暑假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带领学生走进民间非遗现场。

    2012和2013年的暑假,江苏大学文法学院与镇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镇江市民间文化艺术馆,连续两年合作开展了镇江市非遗田野调查活动。我们组织大学生们走进镇江市故事之乡蒋乔镇,聆听民间故事、观看当地非遗表演、访谈调研当地民俗,全面、深入地展开镇江非遗历史、现状的田野调查,搜集整理了镇江民间故事30多篇,完成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今年年暑假,我们又组织带领学生开展志愿活动,与民间文化艺术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紧密契合,通过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在民俗文化“进军营、进社区、进校园”的服务宣传工作上充分展现了青年大学生志愿者的工作热情和青春气息,以特色文化服务赢得了部队官兵、社区和社会群众的好评。

    同时同学们分别在金山公园白龙洞、白娘子爱情文化园、董永村等传说景区,以调查问卷、现场访谈等形式向游客介绍、宣传镇江传统文化。这项活动得到了《扬子晚报》、《江苏教育报》、《京江晚报》、镇江电视台、镇江电台等多家省市级媒体的集中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与实践成效,并荣获江苏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奖。

    记:这几年您在研究镇江地域民俗上取得了哪些科研成果,你们的民俗传承活动,又有怎样的成效?

    余:大学教师的科研成果,主要体现在论文和项目上。这几年,我通过研究镇江地域民俗,发表了一些论文,并写成一部关于地域民间信仰介绍与研究的专著《精》。这些论文里,充满了镇江的影子,比如《走向景观叙事:传说形态与功能的当代演变研究——以法海洞与雷峰塔为中心的考察》、《“龙脉”传说的权力控制与文化重构——以镇江“秦始皇断龙脉”的传说为例》、《镇江清明祭扫仪式中“和邻”文化的变迁》等。同时还主持及参与了几个相关科研项目,比如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白蛇传的镇江传承及其景观生产研究”等等。

    这几年,我们和市文化部门合作开展民俗传承活动,最大的收获就是进一步挖掘了镇江民俗文化,同时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大学生,了解并参与了非遗传承。

    记:最后,您能简单概括一下您今天的讲座内容吗?

    余:我今天的讲座题目是《江南婚育文化与白蛇传的演变》。人物身份转变是明清白蛇传传说的重要特征,它折射了婚姻论才、底层男性失婚、官民对寡妇再嫁的不同态度等明清江南生育文化的特质,体现了生育文化队传说变迁、传播的重要影响,同时也是传说对民众婚育观的真实反映。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兰友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