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 康乃馨惠民服务中心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尴尬,而破解这些尴尬,还需要理顺与完善管理考评体系,发挥各相关职能部门应有的积极性,让这一助残助老品牌走得更稳、走得更好。
两组尴尬不容忽视
采访中,无论是润州区残联还是区民政局,对于“康乃馨”充分肯定的同时,也一再指出服务水平仍有提升的余地。据他们调查,一些护理对象反映服务不到位,甚至还出现了纠纷矛盾。这里面,确实有护理对象自身或家属认识不到位的原因。比如有老人将护理员看作保姆颐指气使,有的家属家里少了毛巾、茶杯都怀疑是护理员顺手牵羊。
护理员本身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也是引发护理对象不满意的客观因素。记者了解到,多数护理员都是外地农村妇女,她们自己也把护理员简单地对应为家政人员,做家务可以,做心理疏导不行。更为重要的是,她们也普遍反映工作累、收入低,平均每个人要服务10名残疾人,月工资还不足两千元。
护理对象抱怨服务和护理员抱怨待遇,还只是康乃馨遇到的一组尴尬,另一组尴尬则是“组织关系复杂”。康乃馨由街道和社区发起,“出资人”为残联和民政部门。在众多部门中,谁应该做监管部门,谁应该做考核部门,谁应该做“售后访问”,一直没能理清楚,导致出现服务纠纷时,找不到或找不对“评理的部门”。
完善考评体系很关键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采访中有业内人士指出,只要理清权责利,“康乃馨”组织关系复杂的短板就能迅速转化为强大优势。“出资人”将服务委托给“康乃馨”组织的同时,还应该制定详细的考核细则,比如可将服务对象满意率与资金到位率挂钩,满意率越高,护理补贴就给得越足。
当然,回访与考核也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残联和民政部门完全可以将此项工作委托给街道。事实上,作为政府派驻机构,金山街道也一直将“康乃馨”作为服务民生品牌工程大力推荐,并给予很多支持,更有意愿有能力做好考核与监管工作。现在所缺的只是“出资人”的确认与授权。
此外,“出资人”既不能把钱一给了之,也不能给了钱就“横挑鼻子竖挑眼”,还要给予护理员队伍应有的关心爱护,加强业务培训,加大对金牌护理员的选拔与奖励,让他们真正找到职业荣誉感。(石玉成 丁晓丽 王鹏程)
■采访札记:不圆满的“圆满”
用了整整一个星期,记者与护理员和服务对象进行了深入交流,时不时会被一些温情的故事感染。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读了“康乃馨惠民服务中心”里的故事,都会与记者一样,有一种“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的感觉。
这个世界充满着“不圆满”,有的天生缺陷,有的后天残缺。是“康乃馨”这个平台,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一抹彩色。一些残疾孩子的家长在这里找到了“同类归属”,不仅不再孤单,有的还加入了志愿者队伍;一些身残志坚的人,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收获了生活的乐趣。在残疾人、老人的家中,在迎江路中心社区的活动中心里,经常能够看到残疾人组成的乐队、老年人自发编排的娱乐节目,他们在为自己演出,并沉醉其中,生活快乐的“圆满”程度一点也不输于其他人。
同样,“康乃馨”也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组织。护理员没有受过专业培训,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相关的考核体系也不健全,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但我们也必须承认,这个“有缺陷”的组织,确实让一些有缺陷的人生享受到了应有的人文关怀,让他们有了不一样的生命体验。“没有康乃馨,我的生活不会这么多姿多彩。”这是受访护理对象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我们不必过于苛求。很多时候,圆满的结局就是从不圆满的开局起步。我们相信,只要相关部门怀着积极的心态,多一点主动、多一点努力,把制度做得更加完善,“康乃馨”一定能够带来更多惊喜。(记者 王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