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   镇江新闻 - 要闻

丹阳七旬翁50年写下148本日记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写到青奥会,18000多天不间断

发布时间:2014-09-01 03:48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金山网讯  “2014年8月16日,青奥会开幕式:一、习主席在南京宣布南京第二届青年运动会开幕;二、江苏省省长李学勇致词。三、国际奥林匹克主席巴赫致词:卓越、友谊、精神……”这段文字摘于丹阳古稀老人吴二林的日记,当天举世瞩目的青奥会在南京开幕。

今年70岁的吴二林,从19岁起开始写日记,从1964年至今,他每天都把发生在身边的事情,用日记记录下来。50年间,竟写下了148本五颜六色的日记。昨天上午,记者慕名来到丹阳市云阳街道化肥路社区吴二林的家。

他从年轻小伙 写到古稀老人

因之前和老人联系过,刚进他家门,记者就看到客厅桌子上那148本的日记:这些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日记本叫人叹为观止。毛主席语录、喜鹊登梅、火炬、灯塔……日记本上这些具有特定时代烙印的图案,诉说着年代的久远。

记者注意到,多本日记本的封面和内页,因为年久已被岁月染黄;字迹也因褪色二深浅不一。这些日记,短的只有十多个字,长的则有2000多字。吴老风趣地说:“我写日记是从年轻小伙写到了古稀老人,岁月催人老,也泛黄了我的日记本!”

第一篇日记 记下“原子弹爆炸”

吴二林1964年参加工作,当时他19岁,是江苏省句容社教工作团虬山分团刘巷工作队一名队员。“在那个年代,写日记其实就是工作中的一部分——记笔记。工作队要求每个队员必须要每天记笔记,而且,当时的笔记,别人不能随便看,如果自己遗失还要受处分。”

老人回忆,日记要求除了记录国家大事,就是真实记录个人的思想行为。“未经本人允许,不准翻阅。必须妥善保管,如果遗失,则要作失密处理。”吴老说,“轻者写书面检查,重者队里要作纪律处分。”

1964年10月16日,社教运动动员会在原丹阳县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大礼堂里,热烈拥护毛主席的口号此起彼伏。此刻,坐在台下的吴二林也情绪激昂,现场即兴写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篇日记:“没想到我一个贫苦家庭出生的孩子也能成为工作队员,我一定要为基层干部和群众树立良好的榜样……”

老人的第一篇日记有4页、2000多字,这是他所有日记中最长的一篇。内容包括:为什么要召开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会、这次运动会的性质、这次运动会的搞法……最后是会场的讨论和每个人发言。当日记下的第一件国家大事就是: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 被疑贪污受贿 日记助他洗冤

1967年1月,吴老工作的刘巷工作队解散,工作不再要求他每天记日记,可他把每日一记的好习惯保持下来了。每天写日记,动力何在?谈起日记给自己带来的帮助,他滔滔不绝:“写日记帮了我好多忙呢,我闲下来就翻阅日记,不仅能提醒我做了哪些工作,提高我的记忆力,日记还是提供证据的利器,要不是有它,我差点就被当做‘贪污犯’了!”

吴老告诉记者,1977年,他在原丹阳县荆林公社荆林大队任会计。那年,基本路线教育工作队进驻大队查账,有一个开拖拉机的人说没有领到工资。“当时,我有理没地方说啊,明明工资给他了,他说没有领。”吴老无奈地说,好在日记记下来了!

日记本记下来,人家不承认怎么办?吴老笑着说:“我当会计写日记时,不仅把工作中的事情记下来,到发工资时,还让对方在日记本上签字。”于是,他首先找到哪天发工资,然后找到了对方在日记本上签字,这样拖拉机手心服口服,还给吴老赔礼道歉,“要不是有这个日记本,我不是要冤死啊?”

1986年,吴老被借用到原镇江市多管局水产科渔政站,任渔政管理组组长。在一次执法中,有个薛某被处罚200元,硬说没有开罚单,言下之意吴老涉嫌“受贿”。

“当时,薛某把钱交给我,我就交给组员刘某保管并上交。可两年后,因为薛某走私被抓上面来查,说200元交给我了我没有上交。”吴老回忆说,好在日记本再一次救了吴老。他当即回家找到那本日记,翻看了当年的日记,日记里清楚写道:“收到薛某罚款200元整,交给组员刘某。”并且,刘某在日记本上清晰的写了罚款金额,还留下签名和日期。“铁证”祭出,当即万事大吉。

存款单遗失 好在日记里有编号

事实上,写日记不仅在吴老的工作上帮了大忙,对吴老的生活也带来了很多益处。“要不是有记日记的好习惯,我2000年前后的一张5000元的存款单,可能就找不回来了。”吴老回忆道,当时他在储蓄所里存了5000元钱,储蓄所给了他一张存款单。然而他想去取钱的时候,存款单找不到了。

“5000元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我当时那个急啊!”说起存款单找不到,吴二林至今还心有余悸。他随即和储蓄所交涉,工作人员告诉他得先挂失,然后还要再跟上级单位反映情况,来回至少一个月或半年,等查清楚了才能拿到钱。着急之余,吴老就回去找日记本,果不其然,不仅在日记本里找到了当时存钱写的日记,而且还找到了存款单的编号。他把存款单号提供给储蓄所后,储蓄所很快就将5000钱取给了吴老。

凌晨回家 写下“最迟”日记

看着面前大小各异的日记本,记者随手翻了翻,50年一万八千多天,每天写日记。有没有忘记的时候?“不管多晚,写日记是忘不了的,这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日记日记,天天要记。一天不记,不算日记嘛!”吴老说,记得有一天,他去南京喝喜酒,晚上回到家已经快12点了。

“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把日记写了。”日记中他写道:“2004年11月15日,今天南京的朋友邀请我喝喜酒,他嫁女儿。因他女儿和我儿子同在南京妇产科医院出生,而且相差两三个小时,下午我就给在湖南当兵的儿子写了一封信,告诉他这个喜讯。”写完差不多就是次日凌晨了,这也是他这么多年来写下的一篇“最迟”日记。

“我的日记,记的东西五花八门,但记下来的事情,大多对于我来说很有意义。”吴老说。记者翻阅中看到,大到国家大事,历史性时刻,比如: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今年的南京青奥会,他每天都会把所看的新闻报道和赛场发生的动人事迹写进日记里;而日记中的小事,小到生活中哪个亲戚家办喜事、谁家小孩出生,他也都会一个不落记下来。

因为写日记的常年积累,对吴老的观察、组织、表达和写作等综合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吴老初中只上了一年,且当时上初中还是半天务工半天读书,但近年来,他先后参与编写了《丹阳市云阳镇志》、《丹阳十六娘》等书籍。

“我要用手中的笔和本子,记下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直到我握不动笔、写不了字为止。”昨天,面对记者,看着面前堆得高高的日记本,吴老爱惜的手摸着其中一本,这样说。(王彩平 朱美娜 摄影 朱美娜)图为:朱美娜 摄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耿业宏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