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 70多岁的刘老先生如今在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二院)骨科继续接受康复性治疗。两个多月前,他曾因极为严重的后腹膜脓肿差点儿病重不治。好在,当他被送到该院急诊室后,很快又进入重症医学科ICU监护室,在专业的ICU综合护理和多学科专家的多轮次联合会诊下,最终转危为安。相比目前国内医院主流的将急诊与重症医学科分设为独立机构思路,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将急诊与ICU整合进同一个大班组,并对病情危重的急诊患者实施两个科别同步联动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像刘老这样的急重症患者抢到了最佳的救治“时间窗”。
被送进医院时,刘老的病情究竟严重到什么程度?
身兼重症医学科和急诊科主任的副主任医师许应坤回忆了当时的情况:“送进医院时,老人的生命体征已经非常差,出现了感染性休克,急诊检查发现有后腹膜脓肿,大小约25厘米×15厘米,波及髋骨、盆腔和股骨头,询问家属后得知,一年前他曾在其他医院做过腰椎手术。”随即,刘老被直接送进ICU监护室,除了保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尽量平稳,摆在ICU医生面前的最大问题是:究竟该选择开放性手术还是局部手术?
“由于医院考虑到ICU是新建科室,所以给这里配备了综合能力较强的医护队伍,通过与急诊室接诊医生的初步研判,他们当时首先为患者实施了预处理,并通知骨科专家进入ICU会诊。”许应坤说,“骨科医生仔细诊察后,为老人实施了局部切开引流术,引流脓液3500毫升。此后又请来泌尿外科专家会诊,为患者实施了腰大池置管引流。这些工作,全部在ICU监护室内完成,环境条件与手术室无异。最重要的是,两个多小时的多学科综合施治,让患者在最佳救治‘时间窗’内接受较为妥善的处置,可以说抢回一条命。”
“医学上有个概念:急重症患者4小时之内得到及时救治,死亡率低于20%;超过20小时才救治,生存率不足20%。同样是20%的界线,两者的差距就是一条鲜活的生命。”许应坤说,“这也是医院在3月份建成投运重症医学科后,实施ICU与急诊紧密联动的最基本考量。”虽然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是在今年3月份ICU建成投运后才开始试行急诊与ICU联动机制,但在过去5个多月中,这套机制已经让多位高空坠落的急重症患者抢到了宝贵的救治“时间窗”。其中不少患者由于接受的综合救治及时妥当,均已转出ICU,在普通病房内继续治疗。
ICU与急诊的联动,给许应坤率领的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45人医护团队很大成长空间,通过近半年的运行,许应坤和团队已经感受到新机制带来的新变化:“急诊和ICU的一个很大相似点在于,医生护士都应该是全科型人才,面对复杂、危重病情应该有短时间内准确判断和综合考量处置的能力,每一次出现新患者,都是对医护人员医学知识和技术能力的一次‘考试’,所以这种机制也‘逼’着医护人员不断学习、提高,当他们今后轮转到其他科室后,就会展现出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如今,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这套联动创新机制,又有了新的拓展:康复科提前介入,直接走进ICU实施治疗。“过去,康复治疗大多在患者病情基本稳定后,至少是进入普通病房后才进行。但医院领导已经要求,对适宜实施康复治疗的患者,康复科要进入ICU在床边治疗,这对有脑血管意外、颅外伤等神经外科患者的肌体能力保持和加速康复,又打开一扇‘时间窗’。”许应坤说,“在这方面,医院设计的专业发展方向是:实施ICU-神经外科-康复科的一体化治疗,救命的同时还要力求给患者更好的预后。”(刘园园 崔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