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   镇江新闻 - 要闻

镇江援藏20年:达孜,从世界屋脊“起飞”

发布时间:2014-08-25 03:36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金山网讯  在拉萨河畔,有一座平均海拔4100米的县城——达孜。藏语意为“虎峰”的达孜,有拉萨“东大门”之称。虽然距镇江千里之遥,但在镇江援藏干部们心里,达孜是镇江的“又一个县”,是他们的“第二故乡”。

20年里,7批、38名镇江的党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先后来到达孜。正是在这20年里,达孜有了第一盏路灯,有了第一所现代化幼儿园,有了第一条柏油马路,有了第一座工业园……

从拉萨驱车出发,沿318国道向达孜县行进。道路两边是绵延的山脉,碧玉般的拉萨河波平如镜,白云间或徘徊于山间,间或嵌在碧蓝的天空上,途中偶遇的藏族同胞,会面带笑容挥手问好,半个小时的车程后,达孜县已在眼前。

让我们把时间翻回到1994年。那年7月,中央首次提出“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对口援藏方针。那一年,达孜全县GDP仅为0.46亿元,农区人均年收入400元,牧区人均年收入500元。

这一刻,对口援藏,大幕初开。镇江的干部开始奔赴西藏,奔赴达孜。也正是从那时起,达孜的发展开始大提速,达孜藏族同胞的生活水平也开始加速提升。20年后的今天,达孜全县GDP已达9.04亿元,实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798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较1994年有了大幅增长。

正是这长达20年的对口支援,让镇江与达孜握手并肩,在雪域高原谱写了一曲壮美的跨越篇章。产业援藏,打造西藏最强工业园区

沿着蜿蜒的拉萨河,从拉萨纳金大桥向东10公里,有一块被达孜人民称为“热土”的地方——达孜工业园区。

8月的正午,达孜的阳光分外强烈,达孜工业园区里更是热火朝天。上海东资新能源有限公司正在进行厂房主体钢架建设、山西普德药业有限公司正在进行厂区绿化建设、江苏·拉萨展销中心正在进行最后的装修……作为传统农业县,20年前的达孜县几乎没有任何企业,20年后的达孜县却一跃成为拉萨市乃至西藏自治区有名的工业大县。

是什么帮助达孜实现了这样的华丽转身呢?对于这个问题,在达孜县工作和生活了32年的达孜县委常务副书记、政协主席郝静是有发言权的:“现在在西藏提起达孜,就不得不说到达孜工业园区,提到达孜县的变化,就不得不提一批又一批的镇江市援藏干部,不得不提达孜县工业。”

2002年9月,达孜县委、县政府将达孜县城以西1公里处的荒地规划为达孜工业园区,由此拉开了工业园区建设的帷幕。在镇江市第三批援藏干部的坚持和努力下,先是建成1600多亩的达孜工业集中区,后又拓展6800亩,成为达孜工业园。十余年来,历任镇江市援藏干部紧紧围绕“西藏争一流、西部有影响、全国创特色的高原特色产业示范区”的总体目标,推进达孜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

出台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优惠政策;以项目带动项目,以资源招引资源的模式推进商户快速落定,达到产业集聚的效果;对入驻项目开启“保姆式”服务模式,进行一对一跟踪服务……正是一批又一批镇江援藏干部的身体力行,“产业援藏”“产业强县”的理念逐步在达孜县干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

“2011年在园区建厂,2012年开始销售,2013年营业额达到2000多万元,仅今年5月份,我们的销售就达到了3000多万元,预计今年的销售额将达到1亿元。”西藏昊泰气体设备科技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曹建恺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没有镇江市的援藏干部,就不会有西藏昊泰气体设备科技有限公司,也不会有达孜工业园区,更不会有达孜县的这种发展速度。

“达孜工业园区是西藏自治区首家工业园区,也是目前唯一一家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如今,达孜工业园区规划面积已从初期的6.02平方公里增扩至10平方公里,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截至今年6月,园区共入驻企业302家,今年上半年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1.59亿元。”镇江市第七批援藏干部、达孜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军自豪地说,目前达孜工业园区已经是“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连续3年荣获拉萨市工业经济、招商引资考核一等奖。理念援藏,不断“刷新”达孜城镇面貌

镇江公园、镇江路、句容路、焦山路……走在达孜县城,各种镇江元素扑面而来。而在这些镇江元素的背后,不仅镌刻着镇江人民20年来对达孜县的无私援建,也印记着每一位援藏干部对达孜的默默奉献。

对于达孜来说,傍晚7点是锻炼的最佳时间。“吃过了,又出来散步?”达孜县的牧民葛罗操着略显生疏的普通话与达孜县委书记徐申峰打招呼。

作为镇江市第七批援藏干部,徐申峰每天晚饭后都会沿着镇江路散散步。“之所以每天散步,既是为了能锻炼好身体,克服高原反应,做好一名合格的援藏干部,也是沿着我们前任们的足迹,每天提醒自己铭记肩头的责任。”徐申峰指着眼前的每一条道路、每一幢建筑说,这些都是一批又一批镇江的援藏干部,给达孜带来的切实变化,是镇江人民对达孜的深情厚谊,可以说,每天在这里散步,都是一种自我激励。

的确如此,由于发展起点低、城市规划滞后,以前的达孜县居民建筑布局混乱、房屋低矮破旧,家家户户靠牛粪煤炭取暖。20年来,来自镇江的援藏干部在秉承“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让达孜面貌日新月异。

“以前哪有现在的条件,自从来了镇江的援藏干部,我们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都一一实现了。”达孜县的索朗边巴指着一排排路灯说,“自来水通了,电视看上了,现在就连晚上出门也不用走黑路了,我们真正迎来了新生活。”

20年来,达孜县推进的“村村通”工程,通车的公交专线,改善了达孜县人民的出行条件;兴建的县中学教职工楼、学生公寓、幼儿园、医院门诊楼、有线电视台、自来水公司,改善了达孜县人民的生活条件;实施的县城绿化工程,新建的数十条马路,突破了基础设施落后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瓶颈”。

“西藏虽然缺少氧气,但我们不缺的是志气。”第七批援藏干部、达孜县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孙健说,经过20年的对口支援,达孜县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有了相当的改观,改善藏族同胞的生活条件,是每一位援藏干部首先考虑的事情,因此大家都铆足了劲,要在达孜干出一番事业。

达孜大桥、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厂及管网改造……如今,达孜的城市建设依旧如火如荼。而除了达孜县,拉萨市的城市建设,也有不少镇江元素。

“拉萨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离不开镇江市第六批和第七批援藏干部的支持和帮助。”拉萨市污水处理中心党支部书记尼玛说,污水处理厂刚成立,全体职工就到镇江进行了学习,此后,又分批请了6名镇江专家,对生产运行进行指导和帮助。

“每次听到中外游客对我们的赞誉,都会想起镇江的援藏干部。”拉萨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杨革峰说,在镇江援藏干部的帮助下,拉萨市的城市管理水平有了相当提高,希望这样的合作,能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真情援藏,共同创造达孜美好生活

行走在达孜县的镇江路上,宽阔平整的路面、两旁既现代化又别具藏族特色的房屋时常引人驻足;位于镇江路上的镇江幼儿园里,不时传来欢快的童声笑语;幼儿园对面是一座现代化的建筑——达孜县人民医院……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20年来,达孜经济社会变化的一个缩影,是达孜人民幸福生活的最好象征,而这些,都烙上了鲜明的镇江印记。

第一台胆囊切除术、第一台剖宫产术、第一台无张力疝修补术、第一次全面规范地制作整套护理工作台账……来自镇江不胜枚举的“第一次”,填补了达孜县人民医院的大多空白,也让达孜的藏族群众铭记于心。

医疗卫生设施的落后和诊疗水平的薄弱,是一直困扰藏族同胞的难题。在镇江援藏干部的帮助下,达孜县人民医院得以修建。这些年来,在达孜县人民医院工作的八批20名援藏医生,都是来自镇江各大医院的骨干;这些年来,镇江的各大医院接收了达孜县人民医院委派进修的医务人员16人次。

“在这里,虽然每一次诊断、每一次手术,我们都全力以赴,但只有这些并不够。”镇江的援藏医生管辉球说,每一位援藏医生都清楚地知道,在达孜工作,更需要的是把先进的医疗理念传授开来,把自己掌握的先进技术手把手、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这里的医生。

“我们这里人,都亲切地把来自镇江的妇产科医生毛月珍,称呼为毛妈妈、毛老师。”达孜县人民医院院长巴桑说,在达孜人民心中,镇江的援藏医生就是大家的健康守护神。

如今的达孜县城,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已经建成、即将开学的达孜县中心小学。每天都有不少家长和孩子来到这里,充满畅想地与新学校合影。

“9月份,这所学校就将迎来48个班的新生。”镇江第七批援藏干部、达孜县副县长蒋勇指着已经建设完毕的达孜县中心小学说,现在达孜8所小学的全部学生都将集中在这里学习生活,达孜县的教育资源将得到进一步优化、整合,达孜县的学生足不出县,就能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新建13所村级幼儿园,建设镇江—达孜全民健身中心,完成54套公租房、54套廉住房、90套职工周转房建设……让达孜人民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来自镇江的关爱正源源不断涌向达孜。

20年、第七批,这只是一个崭新的起点。在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的薪火相传下,镇江的援藏“海拔”在一步又一步地提升。希望在传递、热情在传递、关爱在传递,我们有理由相信,在310万镇江人民的支持下,达孜的美好未来定会令人憧憬。(记者 张立华)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耿业宏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