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 年初大西路东段拓宽的消息对外发布后,受资金瓶颈制约,征收进度迟缓,拓宽事宜一度远离公众视野。但近期伴随老西门桥附近房屋征收补偿公示上墙,沉寂已久的大西路再度让人看到重启改造的希望。作为曾经城里城外重要的分水岭,大西路老西门桥的命运备受关注。而作为它的姊妹桥——新西门桥同样也牵动着老镇江的心。
七年前经历大修的老西门桥此番又将有何动作?记者了解到,根据大西路拓宽改造方案,老西门桥不会动手术,而是在现有基础上北侧加宽修建一条与现桥宽度相仿的桥梁,以便与拓宽后的大西路实现严丝合缝的对接。而新西门桥已经多年未加改造,容颜苍老的桥身与其桥名形成反差。尽管已被列为重点监测对象,不过当下新西门桥的改造刻不容缓。
老西门桥 向北侧加宽另修一座桥
自年初大西路东段(解放路-电力路)拓宽改造的消息发布后,京口区对老西门桥以东沿线涉及的房屋率先启动征收。不过老西门桥以西,润州区范围内一直静悄悄。
8月5日,在公示栏里,西侧润州区范围内的房屋征收补偿正式公示上墙,征收范围包括沿路集中的100户房屋。在年初以来征收进度迟缓、资金面紧张的背景下,这样的消息让人们重新看到了大西路拓宽的希望。
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老西门桥的拓宽也引起了市民的热切关注。究竟是重建,还是加宽,这一问题久久萦绕在附近居民心头。记者走访了解到,根据大西路东段拓宽改造方案,道路将拓宽到35-40米。由于老西门桥七年前就已经过大修拓宽至18米,桥梁质量较好,无须推倒重来,改造只需采取北侧加宽的方案:即在桥面往北再修一座与之紧邻并排的桥。工作人员表示,“市区像迎江桥、解放桥等桥梁拓宽,都曾采取类似方案,在旁边加修一座桥,从而达到拓宽的目的。”
记者在老西门桥旁边的征收公示栏旁,看到外墙上有一道黄色的标记。有居民告诉记者,黄色标记就是将来老西门桥往北拓宽的位置。而在桥东侧,记者看到,两名男子正手拿卷尺沿着桥栏杆向北拖行测量,并在地上喷上红漆进行标记。其中一名男子告诉记者,动工尚有时日,目前招标还没开始,“加宽时桥墩要打桩,提前做好标记,以便通知各管线单位到现场查看,看施工时哪些管线需要迁改。”
新西门桥 列入重点监测过桥限载
老西门桥和大西路的命运紧密相连,1936年随着大西路拓宽改造,老西门桥石桥拆除,改建成为三跨梁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梁。时隔70年,2006年老西门桥被鉴定为危桥,次年3月老西门桥启动改造,桥体随之焕然一新。
不过隔河相望,数百米之外,作为姊妹桥的新西门桥,自上世纪60年代改建为水泥桥后,至今已经严重老化。桥体颜色苍黄,如今从双井路河岸边依稀能看到新西门桥侧面当年凿刻的新西门桥四个斑驳模糊的大字。
桥梁也会“生老病死”,对于一些接近使用年限的桥梁,市市政设施管理处工作人员表示会重点对待。经过检测确实已经老化的,则会根据需要对其进行“减压”,以原先核载为30吨为例,现在则可能降低一个等级,或采取一些禁止大货车通行的交通管制措施,并根据桥梁的需要采取加固、补强等措施。“新西门桥就属于这种情况,如果你稍加留意,会看到在桥旁边的新马路就悬挂了限载10吨的交通标志。目前管理处对该桥可谓重点监测,一旦专门检测被鉴定为危桥,我们会立即向上报告。”
记者求证于多个渠道获悉,目前我市暂无改造新西门桥的计划。有住建系统内部人士表示,仿效大西路的模式,新马路如今已十分狭窄而残破,未来不排除拓宽改造的可能,一旦新马路启动改造,新西门桥改头换面自是水到渠成的事。
相关链接
两座西门桥怎么区分:老桥不老,新桥不新
老西门桥即将改造加宽的消息,亦引出了一个颇有意思的话题。西门桥在镇江有两座,两桥相邻,均横跨古运河:一座是在大西路上,另一座在新马路上,与双井路相连。热心市民顾华琪表示,尽管多年来两座桥以“老西门桥”、“新西门桥”相称,但市民口头上都称西门桥,因此在新旧之间,称呼上经常张冠李戴。
记者在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查阅我市地名录。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这本地名录上对两桥均有正式命名和说明:老西门桥,位于大西路,跨运河,原名通阜桥,因位于古城西门,后改称老西门桥。初建石桥,1936年拓宽马路时改建为水泥桥,长36米,宽12.9米,距水面高度9米。新西门桥,位于新马路、双井路交叉处,跨运河,1913年开辟新西门筑新马路,建木桥,取名新西门桥。1961年改建为梁式水泥桥,长30米,宽7米,距水面高度9.3米。
事实上,除非老镇江,许多年青一代对于两桥桥名已经无法清晰区分。尽管向上追溯年代更古老,但由于七年前大修过,老西门桥已然返老还童。而新西门桥迟至上世纪60年代才改建为水泥桥,桥龄远没有老西门桥悠久,但因半个世纪没有大修过,桥体已经老化严重。
桥名与面貌的巨大反差,使得老西门桥和新西门桥,在新与旧之间形成了奇特的错位。以至于沿河一位老居民这样说,“要区分现在的桥名,你只记得一点就行了:老的不老,新的不新。想看老西门桥原来的样子,只要看看对面新西门桥就可以一目了然了,桥身就是那种很旧的土黄色。”(记者 陈志奎)
延伸阅读
桥梁也会说话 市区运河桥梁大多“平铺直叙”
老西门桥的加宽扩建,并不涉及桥梁的整体重建。但有文保专家也指出,作为运河文化的见证,横跨在古运河上的桥梁众多,不过大多“平铺直叙”,难以凸显文化上的美感。
镇江向以水系发达闻名于世,尤其古运河穿城而过,加上四通八达的支流,相应的河上知名不知名的桥梁数目众多,为市民耳熟能详的就有平政桥、迎江桥、老西门桥、新西门桥、中山桥、解放桥、南水桥等。
但作为运河的重要意象,这些大大小小数十座桥梁,大多单纯考虑了交通的功能,而在桥的整体外形上没有太多变化。 市文广新局有关文保专家表示,在桥面上行走浑然不觉,若是远距离观看,或是坐在船上看桥,桥梁美感全无,太过生硬,有千“桥”一面的感觉。“桥梁建好后一般要屹立上百年,而建筑本身则最能体现历史文化积淀。”专家建议,最好在满足交通通行的前提下,在桥梁设计上注重风貌和色调乃至装饰材料的选择,保留古朴的风格,使其与运河文化相吻合。这么多的桥梁,自然就将运河文化的氛围一点一滴地烘托出来,这其实就是在打造运河文化景观。
市市政设施管理处技术质检科负责人高振介绍,像悬索桥、吊桥之类,桥梁在造型上的巨大变化,会给后期管养维护带来很大难题。不过桥梁结构不复杂,同样可以营造出历史风味来,比如珍珠桥尽管是平直的梁板桥,但后期通过改造,在桥梁侧面安装挂板,灯光装饰后,远远望去会令人有拱桥的错觉。“省内像苏州有不少桥梁,就通过在挂板、栏杆、灯光、绿化上做文章,也能营造出古色古香的味道。不过这需要在前期桥梁规划建设环节上就要有这个意识,否则建成后再改造美化,代价很大。”(记者 陈志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