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 3600多字,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赵硕伟仔细研读了整整40分钟,基本上是逐字推敲。
“与上届全委会报告相比,市委六届八次全会报告更加突出了生态立市主题,不仅单列小标题,且篇幅占了总报告的近三分之一。”但真正打动赵硕伟的还不是篇幅,而是字里行间透出的责任意识、紧迫意识和进取意识。他说,把生态立市作为镇江发展主战略,从政府到民间肯定一致赞成,网络上展开的热烈讨论就是最好例证。但,生态立市,必须理念先行,特别要防止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庆幸的是,市委对此已经做了清晰部署。”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镇江确实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当然应该充满自信。“青山林立、水脉纵横、丘陵延绵、洲屿错落的生态家底”,历史文化、运河文化、长江文化多重文化集聚一城的人文底蕴,以及“显山露水”、“南山北水”等发展思路的一以贯之,都足以让生态立市在镇江拥有足够的成长土壤。赵硕伟说,现在,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千万不能因此产生盲目乐观情绪,认为不需要付出特别的努力就能达到目标。
事实完全不是这样,镇江土地资源相对匮乏,人均环境容量相对较小,环境支持能力较低,“生产空间偏多与生态空间偏少”的矛盾比一些发达地区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产业包袱沉重、低碳减排压力巨大,要真正实现“经济强、百姓富”与“生态优、环境好”的有机统一、互动发展,必须经历一番“刮骨疗伤”。这不仅考验决策者的定力,更考验执行者的毅力。这位在环境保护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环保”,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不断提及全委会报告中的一句表述,即:“强化生态立市的思维理念和使命担当。”
赵硕伟还是一名市政协委员,早在两年前“生态红线”的概念就写进了相关提案,多年前,就提议加快镇江主体功能区建设,可以说对于生态立市有着自己深刻的理解。他说,尽管生态立市需要以项目化推进,需要创建国家生态市,需要打造生态文明先行区、示范区,但生态立市的理念不止这些,在产业招商、深化改革、发展转型、社会治理等方面,都要坚持把生态作为最重要的“尺子”去衡量。此外,生态立市也不是简单的保护环境,也要强调发展,只是换一种方式发展而已。换言之,就是要“生态地做一切事”。镇江要做生态文明先行区,前提条件是要在理念上有真正高人一筹的地方,有的时候必须来一点“镇江创造”。
生态立市的另一个理念误区,就是认为这是政府的事,仅仅需要各级干部、机关单位进行理念转型,其实不然。一个社会的组成一般包括四个部分,即政府、立法机构、企业和民众。目前,我市通过政府主导、立法规范、企业投入、公众参与这“四位一体”来构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局,缺了哪一部分,生态文明建设都不可能做得好。对于生态立市建设,公众和企业参与仍然是关键因素,不仅要“参与感受”,而且“参与建设”。这当然需要公众和企业的自我意识提高,但也需要主导部门加强生态文化方面的宣传。赵硕伟用“将城市静悄悄地放置在地球上”来阐述生态立市的发展理念,这既需要政府转变发展理念,避免大拆大建;也需要企业和公众少占资源,低碳地、节约地开展生产生活。他说,生态文明的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一脉相传,值得好好研究,努力找到让人民群众易于接受的宣传方式。
赵硕伟还想对企业家多说一句。对于生态保护和建设,政府和民众的热情易于调动,而一些企业可能会相对被动,尤其是推动一些涉污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十几年前,他负责督办一家化工企业进行环保设备改造,要求企业建设国内一流环保工艺和设备,虽然当时给企业增加了一些投入成本,却经受住了日后国内环保标准提升,避免了被当做落后产业强制淘汰,而且与当地居民和谐相处,节省了大量应对投诉纠纷的成本。“这个例子值得一些企业家借鉴。”(记者 王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