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倡绿色食品、健康食品的今天,恶性食品安全事故依然屡见报端,而对于食品需求较大的餐饮行业,更是风险防范的重中之重。为进一步提升餐饮安全监管能力,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丹徒区食药监局提出三大创新举措,打造餐饮安全立体防控体系。
推行“哨点”监测体系,实现餐饮安全风险提前防控
作为丹徒区有名的大酒店之一——丹徒区谷阳大酒店对其自身食品安全有着严格的管理要求,从厨房功能间的合理划分、齐全的消毒卫生设备,全不锈钢厨房灶具,到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严格的餐具消毒程序、规范的菜品加工操作,良好的个人健康卫生等食品安全保障措施。但是,作为酒店餐饮部负责人的余女士仍然有她的担心,虽然酒店大部分食品原料实行定点供货,实现安全责任可追溯;但对一些散装、消耗量大的蔬菜、肉类等食品原料,酒店没能力对其检测,无法完全保障其安全性。随着丹徒区食药监局在全区学校食堂、大中型餐饮单位建立“哨点”监测点,余女士的担心成为了过去。“自从区里为我们配备了快速检测设施后,我们可以对采购的食品原料随时进行抽样检测,从原料把关,消除隐患。”
“哨点”监测是丹徒区食药监局构建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的法宝之一,它充分应用了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发挥了其快速、简便的作用,由于快速检测操作简便易学,检测方便快速,经过培训的餐饮单位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采购的食品原料即时进行抽样检测,使食品检测不再依赖监管部门,食品安全防护屏障大幅前移。目前,该局已在全区51家学校食堂和大中型餐饮单位推行了“哨点”监测工作,开展了餐饮单位快速检测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变质油、瘦肉精、农药残留检测等检测方法,使餐饮单位能熟练掌握相应的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并且帮助餐饮单位建立哨点”监测工作制度,配备相应的仪器和检测试纸试剂,到目前为止,各餐饮单位已自检样品612批次,发现2批不合格样品,有效防止餐饮源头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下步,我们将“哨点”监测逐步向全区推广。
群众参与,凝聚校园食品安全共治力量
学生家长左女士近日新添了一个身份--丹徒区校园食品安全观察员。日前,她同其他几名观察员一起,走进校园,亲自查验食材进货台账资料,检查原材料的清洗,查看防蝇、防鼠设施,确认食品留样和餐具清洗消毒,并和学生共同进餐;左女士表示:“总是听孩子说在学校吃的还好,可毕竟还是放不下心,想要看看,这次终于如愿了。”
校园食品安全一直是餐饮监管工作的重点,对于学生而言,在校就餐是孩子们每日离开家这段时间最主要摄入能量和营养的来源,当然这也就成为了学生食品安全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更好的提升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水平,丹徒区食药监局决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食品安全进课堂,学生家长进食堂”(“双走进”)活动,学生吃的好不好,安不安全,学生有发言权,家长有知情权!
此次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的“双走进”活动,邀请学生家长代表成为校园食品安全观察员,在全区每个学校(幼儿园)遴选出了8-10名家长代表,总共聘请了368名像左女士这样的丹徒区校园食品安全观察员;通过视频授课与现场观摩相结合的方式对每位观察员进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升其“能力”;组织他们实地的对学校食堂零距离的参观和检查,借此希望每一位家长代表都能初步对于学校食堂的运作流程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从而更好的体现学生家长的监督权、知情权和评议权,让家长对学生学校就餐环境放心。同时积极听取家长们的建议,以此督促监管部门和学校把学生膳食工作做得更好,真正让学生校园餐成为安全餐、放心餐和营养餐。本次活动开展仅仅四周就收到各位观察员反馈的意见100多条,有效拓宽了校园食品监管的手段。
一瓶汽水、一包小零食或者就是路边常见的“五毛食品”,时常给辨识力弱的学生带来潜在伤害;这次的“双走进”活动针对在校学生开展食品安全、食品健康方面的授课。由食品安全专家、食品监管人员以学生的视角,以孩子们的语言去转化和讲解类似于“食品添加剂”、“食品中毒预防”等诸多食品常识。通过面对面的授课,使学生掌握科学安全的饮食知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切实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实施类似于“双走进”这样的活动,对学生来说,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对学生家长来说,可以更多了解学校食堂的运行情况,监管部门的工作状况,增强对学生在校用餐安全的放心程度;对于监管部门和学校来说,这个活动本身也是一个很好地自查机会,通过操作使监管透明化,通过外力加强自身能力的改造,最终形成长效机制,确保校园食品安全。
布控远程“电子眼”,盯牢餐饮厨房安全
厨师操作是否规范?使用的食品原材料是不是符合要求?使用的餐具是否严格消毒?诸如此类问题,一直是消费者在外用餐所关心的重点,也是监管部门工作的重心。近日,记者从丹徒区食药监局获悉,丹徒区重点餐饮服务单位开始推行远程视频实时监控管理,截至目前,全区首批有10余家餐饮单位已安装了远程视频摄像设施并实施实时监控。
厨房内,厨师们穿着整洁的厨师服,切菜、翻炒,有条不紊地做餐前准备工作。消毒间内,清洗工从消毒柜中取出消毒完毕的餐具,准备送到主厨房……将镜头拉近,主厨房案头上放着的调味料是什么牌子的都看得一清二楚。
丹徒区餐饮安全监督所所长王承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目前丹徒全区共有餐饮单位千余家,单单依靠监管人员上门检查,监管频次难以保证。而且纯粹的人工检查方式,压力很大效果也不理想。通过实施“电子眼”,等于是将餐饮单位直接放在了“眼皮子”下面,监管人员通过监控屏对餐饮单位的操作进行实时的监督指导,一旦发现问题当即指出纠正,从而实现厨房的透明化管理。并以此促进各餐饮单位自觉自律,使厨房的‘暗箱操作’无处遁形,同时也为监管单位指导餐饮工作人员操作、制定监管计划,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提供最真实的依据。
丹徒区会议中心负责人蔡先生坦言,之前,厨房工作人员确有操作违规的情况,但在接受监控后,陋习已经改变。实时监控的确对餐企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产生很大促进作用。尽管之前监管部门包括单位内部一直强调并经常性不定期抽查工作人员的操作情况,但厨房工作人员违规行为,仍然时有发生。而现在,只要进入工作状态,该遵守什么工作纪律,该进行哪些应做的操作程序,所有员工已养成了自我规范、自我监督的好习惯。
“下一步,就是要逐步把餐饮服务单位远程视频电子实时监控在全区进一步推广,今年将力争全区所有学校食堂和大、中型餐饮单位安装到位”,区食药监局有关人士说,“实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从单一现场监管到远程实时动态监管与现场监管相结合的科学监管,以此增强餐饮服务单位的自律性和从业人员规范操作的自觉性,逐步养成自律和自我约束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了科学监管水平和监管效能,对保障公众饮食安全起到积极作用。”(张乃武 万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