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在烟墩山遗址合影
金山网讯 今天(7月18日)上午,金山网“发现镇江”系列活动继续发车啦。本期活动为“发现镇江”第六站,特别策划推出寻访烟墩山遗址活动,邀请近70名网友走近国宝级文物宜侯夨簋出土地点——大港烟墩山,探寻镇江悠久浓厚的文化血脉。
今年是国宝级文物宜侯夨簋出土整整60周年,这件西周初期青铜器于1954年在大港烟墩山出土。作为一座有着3000年文字记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镇江人文底蕴极其深厚,而这件出土于大港烟墩山的西周初期青铜器——宜侯夨簋,更是迄今为止镇江出土文物中的翘楚,对研究中国西周分封制有着及其重要的史料价值,目前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资料图
“这件大名鼎鼎的青铜器原来出土于我们镇江大港烟墩山,真是值得骄傲。”现在的大港烟墩山下分别竖立着宜侯夨簋铭文释义、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块石碑。夏季的烟墩山树木葱郁,虽已寻不到当年发现宜侯夨簋的痕迹,但通过镇江资深导游海天对宜侯夨簋120余字铭文的讲解,网友们还是能了解关于宜侯夨簋的那段千年历史。
宜侯夨簋记载的是西周康王时期(前1020年至前996年)的一次徙封活动,“宜”这个诸侯国就在江苏丹徒一带,它为研究西周疆土领域和当时社会的奴隶制、分封制以及井田制,为研究吴文化历史等诸多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实物之证。
为了让网友从多角度了解宜侯夨簋,金山网辗转联系到60年前发现宜侯夨簋的聂家后人聂金才老人,在烟墩山遗址讲述当年的“挖宝”记忆。据聂金才回忆,当时他的父亲和大哥在烟墩山南坡农地里挖山芋,这一挖就挖出了12件器物,带着泥土的宜侯夨簋就是这样出土的。
聂金才老人
宝器出土后第二天就由聂家人送到当地政府手上,虽然宜侯夨簋仅在聂家停留了一宿,却让聂家人牵挂了60年。聂金才老人说,他想和家人去北京再看一看宜侯夨簋,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帮助他圆这一个梦。
看完烟墩山遗址,金山网网友随后还参观了赵伯先故居、旌德里等地。短短一个上午,“发现镇江”的队伍边走边看镇江文化,有网友感叹:“镇江丰厚的文化血脉远比我们知道的更多,你来或者留下,镇江就在那里,等你发现。了解更多城市文化会让我们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爱上这里,城市才会更美好!”(金山网记者 万嘉 黄跃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