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   镇江新闻 - 要闻

镇江市家庭农场总数突破500家

发布时间:2014-07-16 23:19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金山网讯 家庭农场,这个起源于欧美的舶来概念,在去年春天“叫醒”了人们的耳朵。去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家庭农场等形式流转,各地掀起了发展家庭农场的热潮。而在镇江,截至今年7月10日,全市共登记家庭农场539户,其中仅上半年,全市就新增家庭农场231户。那么,不断涌现的“家庭农场”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我市“家庭农场”又发展怎样?

家庭农场究竟什么样

在我国农村,一个普遍的现状是:大批年轻人进入企业上班或外出工作,留在家里的老年人、妇女、孩子难以承担种田重任,多为“闲种”,满足自家口粮、蔬菜所需;此外农村土地分散,散户种田成本太高,难以实现机械化运作。青壮年走后,“谁来种田”、“怎么种田”的问题困扰着农村。

而在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了家庭农场的概念,并描摹出它的“模样”: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家庭农场主要集中在江浙沪一带,说白了就是农村种养大户的升级版。”据镇江工商局注册处副处长徐晞凡介绍,家庭农场并不是很多人印象中的“农家乐”,它意味着田地集中,管理集中,是一条农业规模化的经营道路。在《江苏省家庭农场登记管理办法(试行)》中,记者看到,申请登记的家庭农场应具备一定的土地经营规模,具体为:农作物种植,土地规模在70亩以上;牲畜、家禽饲养、水产养殖,规模在50亩以上。

“有了一定的规模,土地活了起来,也利于当地农民致富。”记者从工商部门了解到,截至2014年7月10日,全市共登记家庭农场539户,其中企业66户,注册资本2.04亿元;个体工商户473户,资本金3.9亿元,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仅今年上半年,我市就新增家庭农场231户。”据徐晞凡介绍,今年以来,我市创业农民在行业选择上也逐渐趋于多样化,从最初的花木种植和农业生产,拓展至粮食、蔬菜、瓜果、苗木、水产、畜禽养殖等,其中不少兼营农场休闲观光服务,经营范围呈现多元化,“我市的农场平均规模在100亩以上,其中很大一部分农场主如今都有了自己的农产品商标,知名度也随之扩大,真正实现了从农民到现代企业的转变。”

我市首批农场渐入佳境

一场阵雨过后,田野里氤氲着泥土的芬芳。上党村民付兆龙和鱼德飞沿着田边小路边走边看,不时蹲下身查看茶园除草、打虫的情况。去年5月,付兆龙将家中占地20亩小茶厂注册成了“上党兆龙家庭农场”,土地规模310多亩,主要种植茶叶。至此,他们也成为镇江首批的农场主。

“开农场的感觉真不错,规模大了,销路也广了,去年亩产茶叶20公斤,销售额在100多万元,比以前的小茶厂赚钱多了。”多年来,付兆龙承包了上党镇墅山村的20多亩田地,成为当地有名的茶叶种植大户。去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农民开办家庭农场,看到这个新闻,付兆龙喜出望外,“如今政策好,为什么不把家里的茶叶生意做大呢?”2013年5月30日,他的兆龙家庭农场正式挂牌。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曾经的种茶大户一转身就成了当地的经营能手,“农场的地都是租村民的,水稻田每亩租金1200元,旱地、荒山的租金是800元一亩,这样一来,村里闲置的土地也‘活’了起来。”而在农场中,负责管理的鱼德飞今年刚刚40岁,在他的印象中,村里像他这个年纪的人很少从事农田方面的工作,“但现在不同了,农村能开家庭农场了,高学历的年轻人有了发挥才干的平台。”

同样在上党,去年3月开办自家农场的陈美成,如今除了种植茶叶,还购买了1000只鸡仔散养在茶山上,每天光是草鸡蛋就供不应求;丹阳市吕城镇河南村种粮大户姜爱芬农场承包的200亩土地主要进行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的种植,现在逐渐拓展到果蔬、花卉的种植;而我市首个家庭农场的主人,句容天王镇蔡巷村农户王祖志,已经实现了种植苗木、玉米,栽植各类果树和花卉,以及水产品、畜禽饲养产供销一条龙的多种经营道路。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家庭农场的兴起,开心的不只是农场主,受益的还有流转土地的农户。在上党镇墅山村,不少村民告诉记者:“把地租给别人办农场,平时拿租金,农忙的时候还能挣工资,收双份钱,怎么算都划算。”(记者 李溟)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张明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