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   镇江新闻 - 要闻

“宜侯夨簋出土60周年”系列报道引起热烈反响

发布时间:2014-06-23 00:33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金山网讯 时值国宝级文物、我国迄今“唯一明确载西周分封制的青铜器”宜侯夨簋在镇江出土60周年之际,本报分别于6月16日、17日与19日在头版刊登了3篇系列主题通讯,由点及面,以史观今,充分揭示了这座城市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报道刊出后,引起各界极大关注与热烈反响,新华网、新浪网、中国江苏网、中共江苏省委网等多家重要网媒予以转载。

    首篇报道刊出当天,记者就接到了很多读者来电与微信消息,他们对此次能够通过本报全面了知宜侯夨簋的“前世今生”以及其非凡史学价值感到振奋,并对后面的报道充满期待。镇江青旅总经理郝康宁向记者表示:“你们不仅让这件承载着镇江古文化的宝物又在现实之中鲜活生动起来,同时更抢救性地完善了有关宜侯夨簋的文献记载,对镇江有着特别的意义!”

    长期致力于弘扬镇江历史文化的市老领导、现任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名誉会长钱永波,看到报道后给记者打来电话,热心推介更多富有文史价值的相关报道素材。

    记者此前赴京在国家博物馆现场采访时,该馆馆员、《文物背后的中国历史》一书作者田率博士曾进行了全程陪同与讲解。田率没有来过镇江,除对“宜侯夨簋”器物本身有研究外,他对“镇江”认知并不多,读完本报3篇报道后,田率称“淋漓尽致的叙述深深吸引了我,甚有意犹未尽之觉”。他在给记者发来的一封电邮中这样表示:“(报道)让我领略了镇江深厚的古韵和昌隆的文脉,使我这个外乡人也颇具自豪感和亲切感!”著名学者、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李学勤先生,此前在家中热情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并欣然应邀题词“敬祝镇江文化发扬光大”。本市一些文化界人士纷纷向记者表示,他们对这位在历史与考古学界享有极高威望,并因宜侯夨簋而与镇江“结缘”的老先生,并不陌生,“电视上经常看到他!”对这样一位似乎“遥不可及”的顶级学者能走进“本市报道”,大家十分惊喜。

    报道中的当事人、当年挖出并护理宜侯夨簋等一批青铜器的“聂家人”之一聂金才,看了报道之后也给记者打来电话,他介绍,“家里人已经商量过了”,时隔整整60年“再也没见过这个宝贝”,如今全家人都迫切希望能进京“看上一眼”。记者将这一情况向市文广新局局长周文娟作了转达,周文娟明确表示,愿意“协调此事”,以满足老人的美好心愿。周文娟同时还对本报推出的这组历史文化报道整体上给予了极高评价,认为做得“相当有分量”。

    由于是在相关领域工作,丹徒区文联副主席吴呈昱不仅对宜侯夨簋知之甚多,心中还一直挂念着这件镇江走出去的国宝。吴呈昱告诉记者,2010年8月他赴京办事,曾与朋友一起抽出时间专去国博观看宜侯夨簋。当“终于第一次”见到它的真面目时,吴呈昱顿感莫大兴奋,并现场向过往游客“骄傲地介绍来自家乡的藏品”。吴呈昱也向记者透露了他的一大心愿:但愿有朝一日,宜侯夨簋能回乡“省亲”!(记者 刘兰明 王景曙)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张明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