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生活越来越好了,红红火火的社区各类文体团队成为很多人的去处。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很多社区文体团队无论从规模还是活动组织上,都已经有模有样,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部分团体仍然面临场地、服装、扰民等烦恼。
服装:多为自筹、补贴不多
上周,江一社区主任张凤霞接到“激情小屋”负责人李世琦打来的电话:“张书记,今年‘小屋’成立十三周年,大家想搞一台文艺汇演,一起庆祝,到时也想邀请社区领导一起参加。”“这可得好好庆祝一下,我们社区一定支持。”经过询问,张凤霞得知“小屋”成员们正在如火如荼地排练。
很快,张凤霞来到“激情小屋”的排练现场,欣赏老人们的表演。张凤霞听着动人旋律,起初还喜上眉梢,但渐渐又眉头紧蹙起来:“李老师,你们正式表演的时候,没有表演的服装吧?”
李世琦苦笑道:“我们就是图个乐儿,服装挺难弄的。”原来,“激情小屋”的演出服装基本都是会员自筹,以往也只有参加区、市里的演出,才有服装补贴。
张凤霞说,文体团队在自我娱乐的同时,也是用行动为社区进行文明宣传,“激情小屋”成立十三周年是大事儿,服装的事情一定帮助他们解决。随后,江一社区积极与四牌楼街道文体中心进行沟通,将街道以前文娱活动留下的各种服装几十余件,送到了“小屋”成员手上。
场地:去哪儿活动是难题
场地,是一个社区文体团队正常活动的前提条件,可现实是,很多团队得到场地并不易。
家住江滨新村44幢的朱正良是一名退休美术教师,钻研丹青数十年的他,退休后自然也丢不掉钟情一生的美术。这也让他萌生了一个想法:组织起小区内喜好书法、国画、篆刻的老人们,建起一支舞文弄墨的艺术团队。2005年,在朱正良等人的努力下,“滨江诗书画印社”迈出了第一步。
起初,成员们今天到你家,明天去他家,聚一起,共同创作。但随着社员数量的增加,在家已无法开展活动。于是,居民们经常会在附近公园的石桌上看到一群挥毫的老人。当时,正值松盛园建成不久,小区物业闲置了一处办公室,社区出面多方协调,最终与物业公司达成一致,将这间闲置教室提供给“诗书画印社”的老人们开展活动。
江二社区有一个康乐合唱团,起初只有十来人,现在逐渐发展到40多人的规模,人多了,去哪活动成了问题。江二社区不比江一社区,社区活动场地更小,原先的社区会议室已容纳不下这么多人排练了。现在,这个问题社区反映给了四牌楼街道,街道方正在拿方案,准备在社区找一处活动房,给他们排演。
但并不是每一个团队都像这两家这么幸运,江二社区辖区内还有一个协会——市风筝协会,他们的活动搞得不错,本月18日他们要参加潍坊风筝节,此前他们在节上获过奖。协会负责人说,“我们有很多风筝样品都放在会员家中,没有一个集中展示的平台,每次参加这种大型风筝节,我们都会拍很多图片,而现在只能自我欣赏。”对此,江二社区正与市体育局接洽,希望能给协会提供更多的帮助。
扰民:在优化中前进
放风筝不会扰民,但其他的文体团队就不同了。
腰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乐器,在江一社区,就有这么一群热爱腰鼓的退休老人,组成了“滨江腰鼓队”。腰鼓队刚成立时,社区经常会接到83幢、88幢居民投诉:“每天一到下午4、5点钟,就听到腰鼓队‘咚咚’地敲,孩子放学回来作业也写不好,我们做饭的,在厨房就得听一个多小时。”
江一社区副主任陈琪和居民协调了多次,都没什么效果,后来陈琪想到:“既然下午许多居民都在家,会产生噪音影响,那么上午呢?上午学生上学,年轻人上班,退休在家的也大多买菜、办事,很少在家。”
通过了解,腰鼓队活动的场地,上午会有一群老年人舞剑,经过协商,舞剑的老人们愿意与腰鼓队对调时间。从此,居民对腰鼓队扰民的投诉大大下降。再后来,四牌楼街道文体中心落成了,在文体中心的门前,有一块三面环墙,一面朝路的活动场地,这个地方,声音再大,也不会影响到居民了,社区出面协调,最终腰鼓队有了现在固定的活动场所。
对文体团队扰民的问题,江二社区也碰到过,社区主任张春梅说,他们发现过有文体团队晚上跳健身操,出现了一些扰民的现象,主要是音乐声音太大的缘故,后来经过社区的协调,通过优化和错时,这些矛盾都一一化解了。“文体团队健身,不能给周边居民造成困扰,这也是一个最起码的要求。”(刘汝彬 竺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