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 即将出院的吴先生,昨天下午还躺在市一院神经内科的病床上接受康复训练。正当他女儿吴昀忙着整理父亲的衣物时,张引走进病房,送来了一张密密麻麻写满专业名称和各种数字的表格。这张表格,就是吴先生在院期间接受所有治疗的收费明细单。
“您仔细看一下,有什么问题随时找我。我就在护士站旁边的服务点工作。”张引一边把表格递过去,一边指着其中生涩难懂的术语说,“这个是用药情况。这个是康复训练的类别和收费标准。对了,麻烦您办理出院手续时,把吴大爷的医保卡带上。”
床边会计:出现在市一院的新工种
从3月26日开始,像吴昀这样需要办理出院手续的患者家属,都会在出院前几天在病床边收到这种收费明细单,给他们送单据的,正是市一院新出现的工种——“床边会计”。
包括张引在内的这19名“床边会计”,最重要的一项职责,就是替全院45个病区的所有患者及家属“跑腿”:当患者需要住院治疗,患者及家属只要拿着一张医生填写的住院申请表直接进病房就行,驻扎在各个服务点上的“床边会计”会主动来到病床边,为患者办理相关住院缴费手续;住院期间,“床边会计”每天都会“巡房”一次,询问患者及家属对治疗费用是否有疑惑,并且可以针对疑惑给予实时查询和答复;患者出院的前几天,“床边会计”及时送上一份住院期间收费明细单,供患者及家属再次核对;在患者出院当天,同样是分布在全院的各个服务点,“床边会计”协助患者及家属完成全部结账手续。
贴心服务:体现出对患者的尊重和信任
“如果不是到一院住院,我们可能还是得为了办手续、交钱楼上楼下地跑。虽然几十年下来,这样来回跑早就是习惯了,但每次遇到这种习惯时,总觉得不舒服。”吴昀说,“现在有医院培训出的专业人员帮着办理业务,确实让我们觉得很贴心。”
这份“贴心”,在患者家属吴经辉那里得到了另一层面的认可。
吴经辉的父亲因病入院,当初也按“老规矩”,把医保卡抵押在了医院,但由于医保卡、工资卡、市民卡等多卡的功能合一,她不得不每个月写一张“借条”把卡借出来,等取过工资后再把卡还回去。但从3月下旬开始,她不必再为借卡、还卡的事折腾了,“上月底,病区里的会计把卡退给了我,只是让我在需要缴费时带上卡。我觉得这不仅是给患者提供了方便,而且体现出对患者的尊重和信任”。
完善细节:促医患关系更美更和谐
患者的认同,让市一院总会计师丁旭辉感到欣慰。为了做好这件事,他和财经部副主任肖燕等人在4个已经试点四年多的病区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调研,反复梳理工作流程、内容和反馈意见,此外,医院还追加投入100多万元用于招募人手和硬件布点、软件升级。
“现在看来,这些付出很有必要,很有价值。”丁旭辉说,“就拿抵押医保卡这个细节来说,之前主要因为院方为了减少逃费事件的发生而采取的自我保护措施。但自从有了‘床边会计’,她们不仅可以在患者入院、出院全过程进行面对面的服务和交流,还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了财务工作与医护工作的无缝对接,并在消除过去经常发生的费用误解等方面,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事实证明,医院诚心相投,患者会以诚信相报。虽然目前的统计不是很能说明问题,但这十多天没有发生逃费的事。”
“床边会计”服务推行两周后,表象上最明显的变化,是原先门庭若市、需要排队叫号才能办理出入院手续的住院服务大厅冷清多了。而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和新统计的100多份调查问卷满意度几近百分之百的结果,让市一院党委书记、院长朱夫更清晰地感受到一项便民措施施行后,发生在医患关系间的隐性、深层次的和谐趋势。
“事实证明,只要多替患者考虑,多做方便患者的事,哪怕只是一点点细微的变化,都会潜移默化地改善医患关系。”朱夫说,“正是因为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借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东风’,逼着自己多做一点,再多做一点,力争通过细节服务的不断完善,促使医患关系更美更和谐。”(记者 崔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