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   镇江新闻 - 要闻

镇江“新医改”着眼资源均衡

发布时间:2014-03-09 00:24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金山网讯 基层医改重在资源均衡。昨天,《人民日报·两会特刊》“连线基层改革”栏目刊登全国人大代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省世的访谈文章,亮出镇江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最新思路。作为“两江试点”之一(两江即江苏镇江、江西九江),从1994年就出发的镇江医改,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如今,这座城市的新探索,为全国深化医改又提供了怎样的样本?资源均衡化的医改路径,已兑现成老百姓何等的健康实惠?记者进行了走访。

昨天上午,润州区黎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一派繁忙,几乎每个诊室门前都排着队。在康复科,候诊患者尤其多,他们绝大多数属于慢性病人。“去年底我中风送进康复医院抢救,本来要在那边住一段时间院的,后来听说这边条件也好,就来这里康复了。”患者朱先生说。事实上,以前会选择进大医院的患者回流,是这家社区医院忙碌的最主要原因。

“我们现在的很多硬件设施,特别是住院条件,真的不比大医院差哪儿去。”黎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栾立敏说。作为2012年新建的社区医院,黎明社卫中心有着样本意义上的“标准配置”,堪称我市新医改理念的产物。除了科室齐全、设施完善外,医院的医护实力也很过硬,服务着周边近5万名居民。栾立敏介绍,目前中心日接诊量约在500人次左右,去年全年的接诊量超16万人次。

社区医院不复曾经的门可罗雀,也得益于其与大医院之间良好的分工协作。栾立敏举了个例子:77岁的杨淑敏老人年前住进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病情稳定后下转到社卫中心。春节前老人出现咳嗽症状,又被上转至市一人医老年科,2月9日再回来。转来转去麻不麻烦?很顺畅。因为黎明社卫中心和市一人医早已建成联合病房,设有绿色通道,无论上转还是下转,一个电话救护车就到,到了医院直接进病房。“这种流畅的‘分工协作、双向转诊’,实际上实现了医疗资源在大医院和社区医院间的动态调配,进一步推动了资源均衡。”

在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卫生局局长林枫看来,壮大社区医疗服务实力、推动医疗资源的均衡化,既是改革先行者的探索之举,更是“问题导向”下镇江医改的必由之路。“2009年,全国新医改的基本精神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但我们基层社区医疗的改革,从2006年就开始。”

林枫介绍,1994年开始的“两江医改”,让镇江建立了一套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险制度。但如何把医疗保险变成医疗保障,还缺一套行之有效的服务制度。“当时我们发现,面对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医疗资源除了凸显不足外,更大的问题还在于配置不合理。突出表现为,资源过度向大医院集中,患者不论大病小病都涌向大医院。”

如何更合理地配置资源?从这一年起,我市大力开展社区医疗服务的能力建设:撤销区级医院改为社卫中心,改革社区医院的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其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功能……2009年,“新医改”启动后,镇江更以公立医院改革为主切口,将城区7家医院组建成两大医疗集团,全面托管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标准化建设,通过价格、制度杠杆,让“患者进社区就诊有实惠,大医院扶持社区医院有好处”。

“在制度设计层面,如今我们‘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就医模式已基本形成;反映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就是出门就能既方便又放心地看病。”林枫说。(记者 孙霞 梁和峰)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耿业宏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