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   镇江新闻 - 区域

扬中提前两年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发布时间:2014-03-08 00:59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金山网讯  选派35名“第一书记”挂钩薄弱村,建设标准化厂房和物业用房3.8万平方米,新增集体经济项目56个,落实扶持资金1152万元……扬中市实施弱村振兴“361工程”的第一年,就全面消除了年经营性收入低于70万元的经济薄弱村,提前两年完成镇江市“百村万户”双达标目标任务。

仅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镇江市下达的三年目标,这一成绩背后,既展示出了该市对待镇江“顶层设计”的坚决执行力,也提供了一条有参考借鉴价值的路子。

给“第一书记”打好“政策背包”,用硬执行对接硬任务

“从村里到家里有将近一个小时的路,来来回回浪费时间,干脆就在村里住下了。”西来桥镇三新村的“第一书记”、扬中市物价局副局长王琪在村里扎下了根,“这次挂职不同以往,组织部门明确提出了不脱贫不脱钩,三新村现在就是我的责任田。”王琪与村两委齐心协力,新建了17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兴办了百亩苗木基地,这个2012年收入仅有20余万的薄弱村,2013年收入翻了两番,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2013年5月,扬中市向35个经济薄弱村选派机关部门副科级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启动实施弱村振兴“361工程”,即:以三年时间为周期,以制定一个好规划、引进一批好项目、兴办一批好实事、建强一个好班子、完善一套好制度、创造一个好环境等为工作重点,全面消除年经营性收入低于70万元的经济薄弱村,力争达到100万元。

扬中市委、市政府为支持村级发展,还配套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新建标准化厂房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三产经营用房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的,市镇两级分别给予200元/平方米的补贴;村物业用房租金收入,足额征税后,市财政返还50%;镇(街、区)按村定报工业纳税销售额的1.5‰,建立村级经济发展奖励基金;建立村级经济发展留用地制度,将土地复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5%留给复垦村,由各镇(街、区)统筹使用。据统计,去年底,扬中全市村集体经营性总收入达1.2亿元,村均161.7万元,比上年增长49.7%。

“1+1+1>3”,帮扶叠加促成“振兴时速”

摊开新坝镇富民工业园建设规划图可以发现,有的标准化厂房上标注着永平村、向阳村等字样,这些交通不便、工业用地匮乏的偏远村也能在富民工业园分到“一杯羹”,通过“飞地”形式发展物业经济。

扬中市委常委、新坝镇党委书记王成明介绍:“有的村搞征地拆迁、土地复垦,为镇经济发展牺牲了指标、作出了贡献;现在镇建设富民工业园,再划拨一定的标准化厂房给经济薄弱村,让他们每年享受租金收益,是对村级经济的反哺,也是工业向园区集中的有力举措。”扬中全市6个镇(街、区)全部建立了富民工业园,吸纳13个经济薄弱村入驻建设标准化厂房2.5万平方米,每年为薄弱村增加稳定性收入近300万元。

对于选派“第一书记”的机关部门而言,充分发挥信息、资金、技术等优势,帮助薄弱村加快发展经济,成为市级机关下基层、接地气、送温暖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扬中市委组织部要求挂钩部门每季度到村走访慰问、现场办公不少于1次,每年专题听取帮扶情况汇报不少于6次,切实担负起帮扶责任。

据统计,市级机关部门和“第一书记”累计帮助挂钩村解决实际困难1132件,牵头引进项目21个,为挂钩村平均增收12.8万元。

“镇街区”、“挂钩部门”、“第一书记”组成的“铁三角”,这种“1+1+1>3”的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推开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扬中现象”动态持续

鸣凤村任职的“第一书记”顾春健,通过土地流转、建合作社、上马高效农业项目的“三步走”。半年时间,第一批农业项目落地投产,争取奖补资金近50万元,“鸣凤农业产业园”也渐有名气。2013年底,村经营性收入达到84万元。但是,他没有车到码头船到站,而是提出要和村里干部群众一道在2014年再创一个新鸣凤。

“实施弱村振兴‘361工程’就是将干部派下去、将资源放下去、将政策推下去,形成强村富民的活水,在我们推开弱村振兴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后,牌牌相扣的效应更值期待。”扬中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新中说。

全市35个经济薄弱村在2013年实现了集体脱贫,三年目标任务一年完成。但是,目标任务的完成,没有让扬中市委抱着成绩等待观望,2014年2月,扬中市委组织部出台《关于开展市级机关部门与村(社区)“一联一”结对活动的通知》,推行机关部门整建制包村,进一步集中力量和资源,建立扶持村级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弱村振兴“361行动”瞄准了村经营性收入全面达到100万元的新目标。

强村行动还在继续…… (吴昌松 王磊 蔡小俊)

来源:镇江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耿业宏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