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声响不响,讲话能听到吗?”“听得到,声音很响,真是太好了。”昨天上午,位于东长安里4号大院里,社志党员志愿者正在为86岁的王丽芳老人安装爱心门铃,经过调试一切正常,安装了新门铃,老人开心不已,连声致谢并说道:“这下放心了,躺在床上就能把邻居叫来了。”
这是金山街道小街社区党员志愿者们发起的一项关爱孤寡空巢老人的行动,10户老人家新装上了爱心门铃(见图 沈湘伟 摄),至此,小街社区已给五十多位老人安装了爱心门铃,通过小小的门铃,可以及时地给老人提供关怀。
爱心门铃是老人们的救急铃
王丽芳老人所住的是一幢砖木结构的四合院,院子里分别住着5户人家,老人住在二楼,楼下49岁的陈黎则是老人爱心门铃的结对志愿者。听说社区来装爱心门铃,老人的儿子杨将峙特意赶来,他告诉记者,老母亲平时一个人居住在此,生活基本能够自理,但毕竟年龄大了,虽然子女们经常来照看,但对老母亲还是放心不下。
记者看到,爱心门铃其实就是两个简易的电话机,分别装在老人屋内和邻居家中,一头拿起听筒,另一头就会发出响铃声,不用拨号就可以进行对话了。“原以为门铃是装在门上的,没想到直接装到母亲的床头,这下我们放心多了。”第一次看到爱心门铃安装过程的杨将峙说。
小街社区干部说,将门铃装在老人床前,老人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向邻居发出求助信号,特别是深夜,老人一旦感到身体不适,可随时拿起听筒,这样邻居听到电话响铃声提供帮助了,即使老人不讲话,邻居发现响铃,也知道老人可能出现异常情况,这样就能主动上门查看。
小街社区党总支书记洪云说,社区里老年人口接近一半,许多都是孤寡空巢老人,年老体弱,一旦发生意外,不容易被及时发现。几年前,小街41号71岁的袁老太因急性脑溢血昏迷,所幸邻居及时冲开房门送到医院,总算挽回生命。于是从2007年开始,社区干部和党员志愿者们就想到为老人们安装门铃,如今爱心门铃已成为老人们最便利的求助形式和老人们的救急铃。
对于没有支付能力的低保、特困老人,社区采用募捐爱心款的方式为老人安装门铃。爱心门铃的检查、维修、养护均由社区志愿者承担。同时,润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退管中心及市冬泳队协会等,还积极捐款提供资助。
爱心门铃使邻里互助蔚然成风
从2007年2月开始,爱心门铃采用党员认筹、邻里互助模式,为每位受助对象安装一部爱心门铃,并明确一名邻里爱心志愿者。方案发布后一周内,就有10名党员志愿者捐资认领爱心门铃,21名邻里志愿者签订服务空巢、孤寡老人协议,辖区内首批16名75岁以上的独居老人顺利安装了爱心门铃。
在吉安里2号的四合院里,记者与爱心志愿者为居民唐美强更换新门铃。邻居仲广美告诉记者,唐美强双肾坏死,经常尿血,住在二楼的他几乎足不出户,性格较为孤僻,平常只有唐美强的姐姐隔三差五来照顾一次。社区安排仲广美与他结对,并安装了爱心门铃。小仲告诉记者,有了爱心门铃后,她每天都要和唐美强通几次话,出门买菜前问他要带什么菜,晚上睡觉前问问还有什么需要。就这样,爱心门铃成了老唐每天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小仲说:“远亲不如近邻,与其让他姐姐经常大老远跑来照顾,还不如我们老邻居帮个忙更方便。”
社区爱心门铃志愿者王秀华告诉记者,她结对的独居老人叫刘凤兰。自从安装了爱心门铃,不管什么时候,只要铃声一响,她都会尽快来到老人面前,问寒问暖。有一次,刘凤兰夜间突发心脏病,难受不已的老人按下了门铃。王秀华从睡梦中惊醒,立即披上衣服来到老人床前,第一时间给老人服下药物,并立即打电话叫来老人儿子,一起将老人送到医院,终使得老人转危为安。
爱心门铃让老人们老有所依,让不在身边的子女心有所定,是一件实实在在的惠民之举。小小爱心门铃,体现了一种科学的助老模式,倡导了一种关爱他人的良好社会风尚。爱心门铃志愿者团队,多年来一直默默地照顾和关心身边的空巢独居孤寡老人,演绎了一个个邻里互助的真情故事,搭建起一座座温馨的邻里关爱之桥。如今,爱心门铃被大家亲热地称为“生命之铃”、“平安之铃”和“幸福之铃”。(记者 沈湘伟)